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隐世异闻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1)
玉风清音
2025/02/20 23:11
大众
加载中……
番外 Summary:“不是,这小子性格到底像谁?”“不知道,反正不像我。”“别看了,也不像我。” 1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传说远在上古时代的神州,有一只奇异的玄鸟飞过河洛之地,名为商的部落自此起源。 此后人间国祚衰微,常世五百年大水、五百年大旱,白龙以身化为浩浩长江,而那只象征商朝国运的玄鸟,也随着最后一代君主的没落而坠入长河、不知所踪。 “好凄惨的故事,真的假的啊这么玄乎?”韩牧云翻了翻手中的话本,有些不以为然。 刘邦从楼上下来,正好听到这么一句,摇了摇头:“信了就是历史,不信便只是故事。” 韩牧云想了想,似乎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于是便把手中的小册子还给北落师门。 坐在他对面的白发少年肤色偏白,显得有些病怏怏的,长发打理得十分整齐,穿着赭红的长袍。 用韩牧云的话来说,没办法,北落他一直都是这样的,子房伯伯说近亲不能通婚,生下来的孩子多半身体抱恙。 但是神仙生的孩子能一样吗?罢了,不知道,一视同仁吧。 “还有一件事。”北落师门收回小画册,又从袖中取出一本颇有分量的线装书,“这是你要的最新一卷,今天上午刚从书舍买的。” “好耶!” 刘邦看着北落师门像献宝似的把话本递给韩牧云,想想现在孩子们的爱好,还真是跟他小时候大不一样。 韩牧云先迫不及待地嗅了嗅封面上的油墨味,随后坐到北落身边一同翻看。 话本正是马可波罗写的《异国喧哗行》第四卷,讲述了一位东瀛剑客远渡重洋,在遥远的东方神州所经历的一系列光怪陆离之事。 开玩笑,他家住在东坊,集渊书舍又开在平安街上,马可叔叔最新的话本刚上架就能卖得精光,等他吃完早饭再赶过去,菜都凉了。 正好北落师门家就住在平安街上,两个小朋友便合计凑钱买一本,今天你看、明天我看,颇有种莫名其妙的穷酸感,两位小友却乐此不疲。 韩牧云看得激动了,又不小心将龙角和尾巴露了出来,金黄的龙角还没有完全长开,覆着白鳞的尾巴在凳子下面一甩一甩的,倒是与他父亲一模一样。 这孩子全身上下唯一继承李白的地方,恐怕就只有那对血石榴一般的眼睛了,浅青的发色也是随了韩信,韩牧云的头发蓄得并不长,只刚好在颈后扎了个小辫子。 龙生龙,凤生凤,指天指地独称尊,老鼠养儿巡屋栋。好嘛,韩信认了,这孩子能出世,李白也难逃其咎。 神族意志的结合能够诞下子嗣,二人同心同德便能孕育生命,若他日夫妻之间背信弃义,神的子嗣也将不复存在。 韩信从没想过会收获这样一个大麻烦,李白倒显得随遇而安,也许这孩子正是他欲望的一部分。 人都想成为神,神却又想变回人。否则,曾经反目成仇的商君与参君,又为何会生下北落师门呢? 刘邦倒是相当稀罕这两位小祖宗,有种做了长辈的感觉。韩牧云听他爹说刘老三已经五百多岁了,赶紧改口叫起了刘季爷爷,这家伙也老神在在地照单全收。 老天师最喜欢教他们一些不三不四的东西,专挑韩信不在的时候倾囊相授,免得被孩子那便宜爹臭骂一顿。 “入门观来意,出言莫踌躇,天来问追欲追贵,追来问天为天忧……你想知道怎么把簧儿?只要看准了来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卦也就算对一半了。” 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升斗小民的担忧不无道理,歪门邪道的东西学多了,老不正经也能带出小不正经。 身上都流着神族的血,韩牧云与北落师门年纪相仿,打小便玩到了一起,而去北落师门家的路上必然绕不开平安街,平安街的小朋友又必然绕不开马可波罗的工坊,一切都显得自然又顺理成章。 两千年后的奇机异巧对大人来说太过幼稚,对韩牧云来说却刚刚好。小朋友能为了拧个魔方,在马可波罗和橘右京的店里坐一下午,还是李白从商会出来才顺路把他带回去。 马可波罗本想趁着业余时间写些话本赚稿费,以橘右京为原型写了篇两千年后相当流行的爽文,不料却颇受好评,如今已经出版到第四卷了。 时间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少年长成了青年,可当他看到李白家那个颇有活力的小朋友,又时不时会向橘右京感慨。 “你说,我们要不要领养个孩子,这不也挺好的吗。” 韩牧云有些不舍地合上了手中的话本,虽然他很想现在就一口气读完,但毕竟只是稷下学院放假的第一天,他们还有足足两个月的时间品鉴故事。 现在还有一件更重要的,韩牧云早就蓄谋已久的一件事要做。 2 “刘季爷爷,子房伯伯,那我们先走了。” “记得把角和尾巴收起来,被老子娘看到又该骂你了。” 韩牧云按照刘邦教的步骤使了个障眼法,很快便把身上过于显眼的特征收了起来,北落师门也跟着向店里的两位长辈道别。 小祖宗刚出生的时候可是条货真价实的白龙,卧在李白手心里只有巴掌大,如今倒是长成了个游手好闲的少年,张良一时不知道该是欣慰还是感慨。 小孩子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牧云从小便跟着张良把店里的药材都嗅了一遍,遇到味道香的还会转过身偷偷尝几口,张良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韩信不让刘老三教他打卦起卦,李白便问张良能不能教牧云学些药理。 小孩愁眉苦脸地捏起银针,跟着子房伯伯的动作往自己胳膊上的穴位扎,疼得倒吸凉气。 “伯伯,为什么学针灸要扎自己啊?” “这样你才能记住,扎入哪个穴位,身体会起怎样的反应。” 韩牧云虽百般不愿,却还是学得很认真,因为子房伯伯曾告诉过他,学医是为了治病救人的。 韩信总抱怨这儿子是捡来的,哪哪不像老子,但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们有着共同的良知与善心。 北落师门跟着韩牧云走到了平安街,小朋友身体不太行,才走几里便开始气喘吁吁了,韩牧云也没办法,只好放慢脚步。 两人正好路过北落家门口,那是一间不大不小的祖庙,供奉着商参星君。 他们是守护这座城的双子星,曾并肩作战,也曾反目决裂,最终却又重归于好。坊间流传着各式各样的故事,可真正的历史早已无从得知。 韩牧云也只能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他们曾经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北落,你家是不是有宵禁啊?”牧云一拍脑袋,想起了这个很尴尬的问题。 北落师门点点头:“嗯,爹娘不让我在外过夜。” 韩牧云嘶了一声,十分棘手地抓了抓脑袋,自己游手好闲惯了,忘记北落家里是一堆条条框框,多有不便。 他想做的事说来也不奇怪,只不过想跟着大人去瓦舍听一晚上曲子罢了。 韩信从小就告诫他,诸如勾栏瓦舍、销金楼之类,有多远滚多远,小孩子是万万不可以进去的。 越是不准去的地方越有秘密,半大不大的小孩有点逆反心理,也很好懂。 韩牧云还在稷下准备期末测试时便早已摩拳擦掌,这次放假了说什么也要拉上北落、乔莹、孟起,他们四个一起去勾栏听小曲儿,即使被家长抓包了,也好互相有个垫背。 “得,那各退一步,要不我凌晨之前送你回去。” 北落师门表示无所谓:“不耽误你们行程就好。” 两人商量好了对策,便直奔大乔、马超家的方向而去。他们是牧云与北落的同学,当今巡抚司马懿的养子,自然住在巡抚家府上,正对门便是上海衙门。 “不知道那大黑耗子走了没有,他要是在这里八成不肯放人的。” 韩牧云一边念叨,一边伸手准备去敲司马府上紧闭的大门。 “上回冬至我们合计到江面上凿冰摸鱼,也是这般东西可恶,搅黄了小爷的好事,还向我爹告状。” 韩牧云退一步越想越气,却见北落师门半天没吱声,还以为他也在生闷气,回头一看,北落一脸惊恐地站在原地,他口中的大黑耗子正低头盯着自己。 “什么大黑耗子这般可恶?”司马懿板着脸,有几分戏谑地看向韩牧云。 小朋友原本义愤填膺的表情忽然丰富了起来。笑话,麻绳专找细处断,柿子要挑软的捏,欺软怕硬也是一种智慧。 韩牧云心中只有两种长辈,一种是好对付的,另一种是不好对付的,很明显韩信和司马懿都属于后者。 “没,没有,仲达叔叔早啊,今天怎么不见你在衙门里了?” 韩牧云口风转得比脑子还快,赶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跟司马懿打太极。 “回来取些东西而已,倒是你们两个,又在打什么主意?”司马懿双手抱臂,对小孩也丝毫不留情面,何况是这个烦人的小鬼。 韩牧云赶紧接着话茬编下去:“我们来找乔莹和孟起请教学堂作业的问题,你说对吧北落。” 北落师门被牧云用胳膊肘捅了捅,两人现在也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只好跟着连连点头,好帮牧云圆谎。 司马懿不问都知道这两个小东西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他今天衙门里的公事还没处理完,实在没精力跟韩牧云一唱一和。 “行了行了,快去吧,他们就在厢房里。” 司马懿说着用钥匙开了门锁,推门让两个孩子先进去。 “谢谢大黑——啊不仲达叔叔!”听见司马懿松了口,韩牧云简直如获大赦,赶紧抓着北落脚底抹油溜进了府上,生怕大黑耗子反悔了又把他们丢出去。 元歌见回去取东西的司马懿迟迟不归,这才离开衙门跟了出去,见韩牧云与北落师门着急忙慌地窜进府邸,司马懿一副无言以对的模样。 “真该让夫子给他们多布置点课业。”司马懿右眼皮一直跳,“我们还在稷下念书的时候,哪有这么不学无术。” “罢了,毕竟还是孩子,不是吗?”元歌抚上司马懿的肩膀,轻声宽慰对方,“我们的事总有一天要交给他们,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总说孩子麻烦,可还是把他们一手带大了。” “那是因为他们还有价值。” “是,是啊。” 元歌说着笑了起来,毕竟司马懿向来如此,他们并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却都懂得如何去爱。 “回去吧。”司马懿带上了府邸的大门,转身离开。 “你不是还有东西要取?”元歌有些奇怪。 “不是什么重要的物件,算了。” 恐怕是不想打扰那几个孩子吧,即便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大人,却仍旧愿意将心比心。 这不正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吗。 3 “银子倒不是问题,可曲儿听完了你们怎么回去应付爹娘?”马超将兄妹俩藏钱的袋子从枕头下取出,沉甸甸的一大摞,在手里抛起来颇有分量。 巡抚家里就是阔绰,连小孩的压崇钱都是他们平头百姓的好几倍。韩牧云想着家里也是做生意的,怎么一到发月例钱的时候就抠抠搜搜呢? “我可以带着我哥回来,可一次只能送一个人,自己也得跟着回去,你们俩怎么办?”大乔站在四个人开会的小方桌边,摇了摇手里的玉石灯笼。 “你可以回去之后再打开那个什么……潮汐之门,然后把我们也送回来。” 韩牧云拿起桌边的毛笔,学着大乔施法的样子摇头晃脑表演起来,很快便被玉石灯笼砸了脑袋。 “嫌我们几个动静还不够大,想被我爹发现就直说,到时候你们也吃不了兜着走。” “哎哟,这不是觉得你神通广大吗。”韩牧云揉了揉被砸疼的地方,赶紧说两句好听的。 北落师门摆了摆手道:“无妨,我到时候提前回去便是,牧云家里管得应该没那么严。” “也好,就这么定吧,今晚咱们在瓦子门口集合。”马超一拍桌子,桌面上的钱袋也跟着震了一下,把银子撞得叮当响。 学堂里读书功课不行,干这些歪门邪道的事韩牧云倒是第一名。 四个还没瓦舍栏杆高的小孩坐在楼上的厢房里,一边嗑瓜子一边听伶人唱戏。 掌柜本来想将这四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赶出去,却实在架不住马超手中白花花的银两,所谓钱能通神,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瓜子板栗核桃炒得好吃,伶人弹的唱的得又好听,难怪他老子不准自己来,看周围那些达官显贵一副忘生忘死的模样,韩牧云也不觉有些恍惚。 忘乎所以的小孩们忽略了缓缓流逝的时间,不知是谁先打了个哈欠,众人也觉得自己的眼皮开始打起架来。 “坏了,已经什么时辰了?”大乔揉了揉眼睛,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就要念咒。 “不晓得,估计很晚了,你俩也赶紧回去罢。”马超摇头,一边又向韩牧云与北落师门嘱咐道。 韩牧云这才如梦初醒:“啊,都什么时候了,本来我还说提前把北落送回去,这下好了。” 多说无益,眼下还是赶紧回家,想想怎么向爹娘瞒天过海、自圆其说吧,这回可真是倒大霉了。以他们长辈那手眼通天的本事,干点什么坏事不都一清二楚?多半逃不了家法伺候。 韩牧云打小就不是省油的灯,长这么大可挨了不少板子,就这还明知故犯、屡教不改,专门要跟韩信对着干。 大乔赶紧施法将两人送回府邸,韩牧云也顾不得体面了,拉着北落师门便推开窗户跳下去,一路往祖庙那边飞奔。 北落家果不其然已经封了门,两个小孩你瞪我、我瞪你,谁也没胆子先敲门。韩牧云回想起那两位法相庄严的长辈,心里不觉有些发怵。 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太极大道神祇,与他爹娘一般的上古神族,如假包换。哎,给神仙当儿子真难吧。 两人正在思索怎么对付,祖庙朱红的大门忽然吱呀呀打开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在韩牧云心底油然而生。 门后像闹鬼了似的,连一个人都没有,庙堂左右的烛盏幽幽燃烧,像是要引着他们进去。 “我、我先走了,北落你自求多福吧。” 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他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走也走也。趁着北落师门不注意,韩牧云早已溜之大吉,连滚带爬地往自己家的方向去。 等到牧云一路赶来,同济堂倒也果不其然封了门。娘亲怎么可能不给自己留条后路呢,必定是他那爹老子指使的,学堂这才刚旬修没两天,就处处给他使绊子。 好在他还会点三脚猫功夫,便直接顺着院墙蹿上了二楼,刚准备从连廊偷偷摸摸走回自己房间,就瞧见房门前堵着一个熟悉的身影。 这家伙化成灰他都认识,不是韩信还能是谁? 爹像是早就料到他会整这出,只需在门口守株待兔,该来的自然会来。 “还知道回来?”韩信冷不丁冒出这么一句,倒也听不出他是什么语气,“明天上午到院里找我。” 长辈说话总是不怒自威,韩牧云定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正如冥冥中一片巨大的阴影笼罩着他,心里直发怵。 韩信说完便转身离开,不轻不重地带上了他跟李白房间的门,韩牧云冲着他背后翻了个白眼,感觉脚都站麻了。 小朋友躺回床上就扯过被子蒙住脑袋,也懒得再去洗漱,夜里实在是折腾久了,和着外衣倒头就睡。 另一边,李白见韩信带上房门,总算松了口气:“刚回来?” “这才多大年纪,就学会不着家了。”韩信点头,将外套褪了放在床边,“不是,这小子性格到底像谁?” “不知道,反正不像我。”李白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眼神落在韩信身上。 男人颇为无奈地把油灯熄灭:“别看了,也不像我。” 他离了家以后连饭都吃不饱,也没人管教自己,哪有工夫学这些不三不四的东西,更别提这到处给人惹麻烦的性格。 “也别太严苛了,毕竟你我儿时过得并不好。” 李白跪在榻上,替他将外衣一件件叠好,又依样放在床头间。 韩信闻言沉默了片刻,既而接道:“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凤凰倒是十分坦然地接受了,毕竟他的一切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里,有他的家、他的爱人和他的孩子,曾经的执念也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也许他只想看着韩牧云慢慢长大,走上与他们截然不同的路。不像那便不像吧,这对牧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神祇的孩子不再走上神祇的路,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改变的。刘邦曾言既定的命运能够改写,若牧云一生平安顺遂,一辈子只当个凡人也没什么不妥。 李白为了自己的事奔波半生,真到了为人父母的那一刻,心境却早已不复以往。 究竟是他们改变了牧云,还是牧云改变了他们,大概二者皆有吧。 4 韩牧云一夜无梦,倒也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醒来后刚打桶井水洗了把脸,就看见他爹已经站在天井下等自己了。 韩信握着根削了尖的竹竿,牧云也不敢怠慢,赶紧从门后取出晾衣服的杆子,连一口早饭都没法吃。 他爹这是要跟他比划比划,看看他这半年在稷下到底学了多少本事,有没有成天在学堂上偷懒。 “站好,站没站相。” 韩牧云握着晾衣杆的手紧了紧,闻言赶紧把脊背挺直。说不害怕那都是假的,虽然韩信不会跟自己动真格,可怎么说也是对他昨晚夜不归宿的惩罚,这恐怕少不了挨打。 为了身上能多几块好肉,韩牧云不得不认真起来。父子之间实力差距过于悬殊,但凡他稍有松懈,就能被韩信揍得找不着北。 韩牧云右手握住长杆,并拢双腿摆好预备式,时刻警惕着韩信的动作。 小朋友初到稷下不久,既没有学李白擅长的剑法,也不愿修习他爹亲传的枪法,夫子问他十八般武艺想学哪一种,韩牧云思索了半天也答不出来。 他父亲枪法如神、有目共睹,可韩牧云望着手中明晃晃的枪尖,又有些犹疑不决。 夫子让他回去后仔细考虑一天,没想到在下次的武术课上,牧云便带来了自己选择的兵器。 那哪是什么兵器,分明是一杆卸了枪尖的木枪,周围的学生若不细看,还以为韩牧云杵了根棍。 夫子觉得有趣,便问他为何要这样做,牧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一来我不愿见血,二来自己打架没点分寸,怕重伤了别人,我想选一把能点到为止的兵器。” 娘亲曾经告诉过他,爹的枪法惊为天人,平日却总是赤手空拳,从未出过枪。 韩牧云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当他拿起棍的那一刻,两人却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同一条路。 也许这便是他们骨子里深深相连的一部分,一种不言自明的执著。 枪乃百兵之王,可韩牧云却并不甘落下风,心中默念夫子平日教授的一招一式,面对韩信的枪尖不由自主地放低重心,俯身躲开后便用棍尖一尺处横扫对方脚踝。 韩信的反应自然是比他的动作要快上许多,枪尖一转便将长棍挑开,震得牧云虎口发麻。 七尺枪,八尺棍,枪似游龙,棍若雨。夫子曾言棍法恢恢、密而不疏,不拼蛮力、却看技巧,在这一点上枪与棍倒是相通的。 面对父亲韩牧云没有机会进攻,只能抓准时机反击,韩信一枪上挑被牧云下劈止住,两人又不约而同地借力转身,向对方身侧攻去。 可韩信终究手法老练,熟悉了牧云出招的习惯后,便反其道而行之,专攻下三路,牧云身法不够敏捷,稍有不慎便要挨揍,小腿肚子被爹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韩牧云真身是龙,寻常兵器倒也奈何不了他,谁知他爹铁了心要给自己一个教训,竹枪扫在牧云身上可用了不小的力气。 李白在一边看得有些于心不忍,却也不好擅自阻止韩信,只能替牧云捏了把汗。 不多时,韩牧云已经被攻得下盘不稳、自乱阵脚,只能用晾衣杆堪堪撑着身体,韩信也不留情面,连出四枪直逼死穴,彻底将牧云击倒。 李白本想下来帮忙,却被韩信制止:“让他自己起来。” 韩牧云揉着小腿,勉强用长杆借力站了起来,将家里的晾衣杆物归原处,用之前打的水洗了手,瘪瘪嘴老老实实去大堂吃饭。 打得这么累,他今天早上可得多吃点,最好把他老子的那份也吃掉。 李白见牧云跑去吃饭了,这才转身对韩信说道:“你倒是真动怒了,下手太狠了些。” “我还不了解他?不打不长记性。”韩信将竹枪放下,有些不以为然,“正好看看他在稷下认真学了没有。” “觉得如何?” “有些天赋,也亏那位老师傅能看得上他。” 收韩牧云做了弟子的正是稷下三贤之一,身为万世师表的老夫子,若论中原有几人棍法出神入化,夫子必然名列其中。 “不问问牧云为什么学了棍吗?” “他自己选的路,不后悔就行。” 待到李白随韩信走进大堂,就见牧云坐在桌边埋头苦吃,刘邦吃完了也不收拾,好整以暇地等着看戏。 老天师似笑非笑地看着韩信,指了指他位置上的空碟子,甚至还为虎作伥,把韩信面前那两颗茶叶蛋也顺了过来,一并放进牧云的碗里。 这小子是真聪明,先吃他爹那份,再护着自己的吃。 李白一边笑着,一边又去厨房给韩信盛了碗粥,再重新拿两盘肉包。儿子跟老子一个坐在桌东头,一个坐在桌西头,谁也瞧不起谁。 中间还有刘邦这个搅屎棍,看热闹不嫌事大。 韩牧云将他爹的早饭吃得一个不剩,像是狠狠出了口恶气,但他可不敢抬头对着韩信翻白眼,除非自己想把刚吃的早饭全吐出来。 韩信自然不能跟小孩——尤其是自家儿子一般见识,李白将重新准备的早饭端上来,示意他别再计较。 养了这么个孩子,真不知是家门不幸还是福祸相依,倘若问他们是否后悔,韩信与李白的回答大概也并无区别。 韩信接过李白递来的小米粥,趁热喝了几口,看了眼黄历又突然想起来什么,回身从柜台前取出包好的碎银子,放在了牧云手边。 “月例钱,省着点花。” 韩牧云正吃得不抬头,闻言忽然放下碗筷,受宠若惊地看着韩信,百思不得其解。 说到底毕竟还是他的父亲,身体里流着同样的血,就终有彼此认同的那一天。父亲没当过父亲,儿子也没当过儿子,可血脉将他们维系到了一起。 待他长大以后,是否还会想起成天与长辈作对的自己,想起曾经陪伴他走过漫长生命的每一个人。 5 四个小孩并排挤在城中央的鼓楼上,另外三人都好端端地坐在老城墙头边,只有马超是站着的。 倒不是他不想坐,韩牧云一看就知道,孟起这是被大黑耗子打了屁股,一沾板凳后面就火辣辣地疼。 乔莹是女孩子,倒只被戒尺抽了两个手掌心,他们三个受的罚可就苦不堪言了。 马超问北落师门被打哪了,他含糊半天也不愿交代,衣服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从外头看不出半点端倪。 只有韩牧云最为得意,摇了摇手里刚发的钱袋子,似乎高人一等:“还是我这顿打挨得值,都能拿到碎银子。” “别在这显摆,小心从楼上掉下去,被人捡走可就雪上加霜了。”马超翻了个白眼,颇有些不服气,也只能逞逞口舌之快。 司马懿第二天去衙门里派人一查,就把他们四个当晚的行踪摸得一清二楚,知道是马超和大乔凑的钱,鼻子都气歪了,又警告元歌下半年不准给他俩发月例。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别急,等会儿小爷请你们吃板栗饼!”韩牧云将那几两碎银子高高举起,指了指老城门楼下的糕点店。 北落师门两手一摊,实话实说:“确定不是因为你想吃,才顺便请我们吃?” “看破不说破嘛。” 这坐城墙头原本是古上海的遗址,如今城镇早已扩建到方圆百里之外,老城门也就被当地人改造成了鼓楼。 他们身后是一口巨大的青铜编钟,紧挨着的还有一面硕大的牛皮鼓。爹娘说钟是日出时分敲的,鼓是日落时分打的,各击十二下,昭示上海的晨昏交界之时。 韩牧云第一次爬上鼓楼,还想摩拳擦掌地拿起鼓槌试一试,被马超和大乔一人一边赶紧拦住,晨钟暮鼓一般人敲不得,扰乱公序是要被司马懿抓进衙门的。 韩牧云比划了一下老城墙的高度,如果他化龙从这儿飞下去,到糕点店门前只需要一眨眼的工夫,北落是毕方火鸟,拉着他一起应该也没问题。 且不提大黑耗子会不会来逮捕他,保不齐还要被他爹再教训一顿。韩牧云仔细权衡了利弊之后,还是决定自己走下去。 他们既有神的子嗣,也有凡人的后代,士农工商抑或达官显贵,衣食温饱抑或富甲一方,于韩牧云而言都并无区别。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神又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还是得念书、得做功课、得挨他爹老子的打吗? “话说回来,庄贤让我们抄写的那几篇文章,开学可都是要当着他面背诵的,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准备?” 大乔说着说着又绕回了学堂布置的课业,众人纷纷愁眉苦脸起来。 “呃,就那个什么,怎么背的来着?”韩牧云一手托着下巴,眼珠子跟着转了两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北落师门扶了扶额头:“你好好想想自己在讲什么。” “还真别说,他背的挺押韵。”马超作为难兄难弟,率先对韩牧云表示肯定。 左耳进、右耳出,之乎者也牧云是半个字都记不住,但你要问到《异国喧哗行》的故事,韩牧云能从第四卷至第一卷倒背如流。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信。 “没事,师傅上课说几句话就要打瞌睡,他在梦里肯定不知道你背错了。” “放屁,他闭着眼都知道我在书桌下面看小画册!” “你猜师傅为什么是稷下三贤而你不是?” “哼,五十步笑百步,小爷我不跟你们一般见识。” 四个孩子吵吵嚷嚷打成一团,推推搡搡地从城门楼上下去了,众人嘴上略有微词,却还是闻着味儿停在了糕点店门口。 韩牧云把袋子里的银两倒出来数了数,问掌柜称了一大袋刚出炉的板栗饼。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几个孩子手里捏着热乎乎的酥皮,方才吵的架都被忘得一干二净。 北落师门忽然提醒他,别忘了今天的正事,韩牧云被板栗馅糊住了嘴,只能连连点头,一边收好剩下的饼,一边从胸前取出话本。 他们今天打算顺路去找马可叔叔,让他在话本的扉页上署个名。 众所周知,作者亲署的话本有如天子衮袍加身、皇帝泰山封禅,僧繇画龙点睛、太宗雪中送炭。 得不到马可叔叔的墨宝,就好比庖丁解不开牛、伯乐找不到马,姬昌请不来太公、管仲看不起鲍叔牙,总而言之后果非常严重。 四人走到工坊时,马可波罗刚谈拢一笔生意,橘右京在一边替他核对货款。见那几个孩子又跑了过来,马可波罗还没来得及打招呼,手里就被塞了一块糕点。 “漂亮叔叔你也有哦。”韩牧云说着又递给橘右京一块板栗饼。 马可波罗随即向小朋友道谢,问清了四人来意,听说他们是来要签名的,倒又会心一笑。 青年用海都的花体字署下姓名,又从门边的花盆中折了四朵玫瑰,逐一递给孩子们。 这种奇特的花自海都而来,韩牧云家的天井下也养着两盆,听说那种子是马可波罗许多年前送给李白的。 鲜花不多时便会枯萎,却在盛放的霎那被人铭记,正如凡人一生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可小孩子并不会懂得这些道理。 他们的人生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而这座古城今昔来旬的故事,也将由他们亲自撰写。 诸如此类有的没的暂且不提,学堂的功课定是要留到最后一天再做的,当务之急还是把他们早已编排好的事逐一完成,免得被家里长辈找麻烦。 至于以后的事,就留给长大的自己再考虑吧。
下一章
1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创作杂谈
隐世异闻创作杂谈
正文
【信白】隐世异闻1
【铠约】隐世异闻2
【菠萝橘】隐世异闻3
【戬羿】隐世异闻4
【邦良】隐世异闻5
【懿元/信白】隐世异闻6
【云亮】隐世异闻7
番外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1)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2)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