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隐世异闻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2)
玉风清音
2025/02/20 23:13
大众
加载中……
Summary:“然后呢,就带着你儿子出来大吃大喝?”“这……这不还有他同学在吗。” 1 打狗棒法第一页: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原本秘籍上没有这一句,乃是韩牧云深思熟虑后堪破其中因果,豁然开朗,才写下如此精炼的一番心得。 这世上本没有菜刀,家里谁会做饭,谁便有了菜刀。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爹妈吵架,当儿子的真不敢随便站队。 “你不要害得大伙吃不上饭。” “怎么跟你老子说话的?” 韩牧云坐在楼下跟韩信大眼瞪小眼,这个画面似曾相识,好像几个月前刚刚发生过。 牙齿也有咬到舌头的时候,老夫老妻有点小争执再正常不过。 他俩吵架没事,跟韩牧云没有半文钱关系,但是吵完架李白不做饭了,那就引出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 他今年刚满二八,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饭怎么能说不吃就不吃呢? 张良一早出诊未归,趁着小两口拌嘴,刘邦又神龙见首不见尾地溜之大吉,这下家里彻底揭不开锅了。 万万不能得罪会做饭的人,指不定给你饿几天就老实了。 李白在楼上把房门一锁,韩牧云冲韩信使了个眼色,可惜他老子仍旧无动于衷,像块木头,谁知道这在外手眼通天的爹竟然惧内。 老婆的门是不敢敲的,儿子的肚子也不能饿着,韩信左思右想找了个折中的办法,取了些银子,准备带韩牧云出去下馆子了。 韩牧云打量着他老爹的脸色,准备见机行事:“那我能喊朋友吗?” “几个?”韩信银子带的有点少,闻言踌躇了一下。 “不多,三个。” 这三个朋友自然是北落师门、大乔和马超,自从两年前他们去往不同的学堂进修,在稷下学宫里就不常见面了。 都是从小玩到大的同学,还住在上海城里,说不想见见肯定是假的。 听他爹同意了,韩牧云便赶紧动身启程,屏息凝神使出他这身脚不沾地的轻功,眨眼间就走了数里远。 韩牧云他们十四岁时,刚好是在稷下念书的第四个年头,从小学堂毕业后,每位学生都应择师而从,习文习武、机关魔道,皆由学生自己定夺。 李白和韩信问他以后想干什么,韩牧云不假思索地说,要带着一帮兄弟在上海做浑水袍哥,以后大家见了面就要喊他“舵爷”。 我勒个上梁正下梁歪的东西啊,刘邦听完拍手称快,这俩人倒八辈子霉,生了这么个大孝子,要在司马懿眼皮子底下当土匪。 “你晓得话本里的响马都是甚么下场吗?”眼见两位家长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刘邦趁热打铁,赶紧多嘴几句。 “晓得晓得,都被朝廷招安了,个个有封号,还能吃皇粮。” 我勒个神机妙算啊,这歪脑筋还真有可能是跟刘邦学出来的,放眼中原也找不出第二个韩牧云。 韩信跟李白把儿子拉到楼下彻夜长谈,两边各退一步,总算把话讲明白了。 韩牧云说不当“舵爷”可以,但是要当总镖头,这样江湖上三教九流的见到他,高低也得喊一句“韩大当家”。 虽说韩信不干涉下一代的事,但他这儿子也太会做梦了点,还专做无法实现的梦,一时间令人叹为观止。 都是吃白面馒头和黄粱长大的,这孩子怎么就跟他差别那么大呢。 这场对话的结局是韩牧云志得意满地跟着夫子进了精武堂,拾起一根看起来颇有分量的铁棍,迈上了他成为镖头的第一步。 2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韩牧云自觉武功大有精进,又学了一身与他老子不相上下的轻功,这才觉得自己颇像个有模有样的镖师了。 少年步伐轻快,丝毫不拖泥带水,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间穿插而过,短衫的衣摆也跟着上下翻飞。 韩信之前再三告诫他,没事别爬左邻右舍的房顶,更不能在屋檐上使轻功,万一把别人家的瓦片踢下来几块,砸到路边的人不说,最后还得他去赔钱。 韩牧云翻了个白眼:“砸到人不正好送到我们家去,给子房伯伯招揽点生意。” “?”原本在一旁清点药材的张良忽然抬头,用一种从未有过的眼神审视着韩牧云,也不说话,盯得小孩子有点发怵。 怎么,他又说错话了吗? 此刻,韩牧云轻车熟路地来到平安街,绕进毕方祖庙后的一处弄堂里,爬上去敲了敲二层小楼的雕花窗,屋里响起些动静,不消片刻,北落师门从内侧打开了窗。 “今晚,落月轩,我爹请客,人傻钱多,速来。” 时间紧迫,韩牧云只来得及从嘴里蹦出几个词,便翻身从二楼窗边一跃而下,往司马家府上奔去。 白发少年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待到韩牧云的身影消失在弄堂里,这才想明白其中关键,随即下楼告知父母。 韩牧云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巡抚家后头有个专供佣人出入的小门,太子爷也不嫌脏,就跟府上管事的打个哈哈,从小门里挤进来。 府上管事的也知道韩牧云是孟起少爷与乔莹小姐的同窗,儿时常聚在一起打打闹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他进去了。 “今晚落月轩,北落也在,我爹做东,你俩记得来。” 韩牧云冲着厢房里喊了句没头没尾的话,也不管那两个人听到没有,便急匆匆从小门退了出去。 少年脚底生风,不多时便回到了同济堂门前,看起来也没让他爹等太久。 “平时不见你跑这么快,现在倒是积极。” “这叫机不可失,毕竟能让你掏腰包的事情可不多。” 韩牧云只有在干这些歪门邪道的时候,才肯使出浑身解数,打小起便是如此,令人防不胜防。 他这儿子如今也长得大了些,脸上青涩褪去,五官也开始有了棱角,竟与韩信年少时有几分相似。 以前,韩牧云不常与他这个亲爹有什么交流,两人互相看不顺眼也是家常便饭,如今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也都长大了许多,对许多事的看法又释然了。 那时牧云总觉得韩信跟自己不对付,哪里都要跟他反着来,老子说往东,儿子偏要往西。喜欢计较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管的挺宽。殴打自己的时候,下手又没个分寸,非得给揍得皮开肉绽。 可说到底,韩信还是他爹老子,老子是神,他也是神,冠着同样的姓氏,流着同样的血,生他养他把他拉扯大,哪一样是容易事? 似乎是从某一天开始,两人忽然能够平起平坐地与对方交谈,能够这样心平气和地开玩笑,找到了于他们而言最合适的交流方式。 “我要吃芸豆沙拉、通心粉、芝士千层面、熏火腿、烤三文鱼……” “都是些什么跟什么,你有几张嘴?” 韩牧云迫不及待地开始报菜名,明明说的都是中原官话,怎么凑在一起韩信就听不懂了。他在上海待了大半辈子,也没吃过这些东西啊。 “我们四张嘴,算上你五张,菜我来点,不用担心。”韩牧云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带着他爹就往平安街上走。 3 韩牧云喜欢吃海都的菜,还得从早些时候说起。 这孩子打小就跟马可波罗聊得来,脑瓜子比同龄人机灵不少,不念书的日子里,两人时常在平安街上的工坊里琢磨些新奇玩意。 当然,马可波罗业余时间写的那大几卷话本,也早就被韩牧云翻烂了。 前些日子,韩牧云说自己缺一把趁手的兵器,马可波罗便合计给他打一把与众不同的长棍,保证天上天下仅此一根。 可打兵器这事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得由主人亲自来试才知深浅,因此两人常常一忙活就得到天黑。 饿着肚子也不是办法,马可波罗抄起家伙就借了落月轩的厨房,叮咣五四做了几道方便的海都佳肴,给韩牧云馋虫都勾出来了。 这北边传来的东西,还真比家里的白面馒头香,再不吃就不礼貌了。 中原人尤其注重饮食,按刘邦的话来说,这不是趁口腹之欲,而是每天都绕不开的东西,人一辈子就那么点时间,何苦为难自己。 韩牧云对此颇为认同,如今也是能把海都菜肴倒背如流,但凡马可波罗做过的,他都能过目不忘。 至于那根神奇的长棍,据马可波罗所言是用一种独特比例的合金打造,太轻影响手感,太重不方便携带,不轻不重的才刚刚好。 棍身能拆卸成用锁链连接的四段,甚至考量了挥舞时的阻力以及人体工程学,马可波罗指着图纸说得天花乱坠,韩牧云半个字都听不懂,也跟在后面频频点头。 “牧云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某愿拜为义父。” 马可波罗想了想自己三十出头的年纪,甚至考量了一下这件事的合理性,低头见韩牧云杵着长棍准备砰砰磕两个响头,赶紧弯腰把人拎起来。 “万万不可,你家爹娘神通广大的,要是知道了我得提头来见。”马可波罗擦了擦额头上根本不存在的汗,一脸哂笑。 “那我认你当教父如何?你说海都的教父都是些厉害角色。” “?” 马可波罗有时候会觉得,可能自己还是太老了,竟然应付不来两千年前的小孩子。 那些教育学家说的也没错,孩子小时候不能教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否则就会像现在这样。 这一边,韩牧云刚走到落月轩门口,北落师门就已经在路边候着了。那没办法,谁让北落家从小就管的严,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守时,只能提前,不可迟到。 “北落,你猜今晚谁来做饭。” “不是你爹在落月轩请客?这是认识了哪位名厨?” 韩牧云故作高深地摇了摇食指,指了指落月轩对面的门面铺,正是马可波罗的工坊。 “?” 北落师门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韩牧云相当得意地点点头,打了个手势,揽着北落的肩膀就过去了。 两人还没走进店里,远远就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大乔擦了擦玉石灯笼,确定她看到的预言准确无误:“牧云他们等会就该过来了,最快半炷香的工夫。” “都依你,等不到人再去找他俩就是。”马超靠在墙边,依着她妹妹提供的情报四下打量。 韩牧云见是另外两位贵客,心下正有些诧异:“你俩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4 “你方才突然跑到院子里,我俩就听见甚么人喊了句话,那声音又有些熟悉,待我推门而出,人又不见踪影。”马超冲韩牧云翻了个白眼,又示意大乔接着说下去。 乔莹耸耸肩,补充道:“我就画阵法回溯了一番,才知道那人是你,又稍稍用了些未卜先知的能力。” “你、你的魔道都已经这么强了吗?”韩牧云闻言后退两步,躲在北落师门身后露出头来,在挡箭牌后面指指点点。 “父亲说了,乔莹本来天赋就不差,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马超对此司空见惯,不以为然。 韩牧云想了想觉得此话有理,于是从北落师门身后走出来:“话说,你们就没有想过,我为什么会到这里吗?” 闻言,大乔相当配合地给他台阶下:“放心,你大可继续卖关子,我的水平还没高到那个程度。” “不瞒你说,我爹今晚请客,咱们去把马可叔叔拉来当厨子。” “那岂不是又能吃海都红烩了?”“这还用问。” “那个把肉馅盖在大饼上的叫什么来着?”“那叫披萨。” “啊对对对,这个好吃。”“都好,都好。” 几个人一听能吃西餐,立马咋咋呼呼地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开始报晚上的菜名,又一拥而上冲进店里,前推后搡地把厨子带了出来。 马可波罗听见店里有客人,刚从楼上下来,就被四个少年半道截胡,半推半就地走出了工坊的店门。 橘右京刚从弄堂口搬着货物进来,正巧碰见这一大群人,马可波罗见状赶紧接过对方手中的货箱,回身安置在工坊门前。 “这是?”橘右京还没搞清楚状况,正准备开口问马可波罗。 “橘右京叔叔,来得正好,要不大伙一起去吧。”韩牧云转头问了问其他人的意见,乔莹他们一边说好耶,一边把两个大人全都拉了出去。 直到落月轩门口遇见韩信,马可波罗与橘右京才从对方嘴里明白了前因后果——跟家里那位吵架了,出来解决生计问题。 马可波罗听完摆出一副“我懂”的表情,都是生意上经常往来的熟人,这点小忙还是能帮上的,卖个人情不寒碜。 “那行,走吧,你们有什么想吃的?”海都青年挽了挽袖子,带着四个孩子走进落月轩,找掌柜的要了一间二楼的雅座。 报菜名永远是最热闹的环节,这些十六七岁的少年一个个记性比他都好,听得马可波罗差点被绕进去,赶紧找账房要了纸笔一条条写下来。 这群小孩可机灵了,左右是韩牧云他爹掏钱,净挑些贵的点,委屈谁都不能委屈自己。 “通心粉要什么形状的?”“没事,这个不挑,有啥吃啥。” “披萨甜口还是咸口?”“那包咸口的。”“不行,我要加凤梨。”“这样吧,各一半。” 四个孩子平时免不了有些小打小闹,讨论起吃饭的时候却格外团结。马可波罗想起中原有句古话,“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这大抵就是农耕文明的共识吧。 马可波罗仍旧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橘右京替他将食材洗净备好,海都人见状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谢,随后熟练地开始备菜。 5 四个孩子很自然地围着方桌而坐,大乔与马超占一侧,北落与韩牧云坐另一侧,一人手里端着一只茶盏,大概是许久不见,各自都憋了不少话要说。 韩信坐在一边,很显然无法融入年轻人的对话,四个少年也不怎么避讳,就当着韩信的面畅所欲言。 那毕竟是今晚请客的东家,还是韩牧云他老子,总不能把人赶走吧? 韩牧云抱怨自己天天在精武堂,被夫子关在后院里苦修,什么拎两桶水扎马步,练招式的时候要走梅花桩,时不时还要被师傅用戒尺抽两下,敢跑就给他捆在灯柱子上。 别提夫子了,他连自己老爹放水都打不过,看来想当镖头也并非易事啊。 马超也没比韩牧云好多少,司马懿看中了他日行千里的本事,少年平日里除了在稷下习武,有时还要回到上海衙门,替他爹去送官府的加急文书。 可该说不说,马超的轻功还在韩牧云之上,一日的脚程竟能与千里马不相上下,又是司马懿信得过的人,这事非他莫属。 北落师门要数四个人里最适合念书的料,从小学堂毕业后就考上了秀才,如今还在稷下学宫的藏书阁内日夜苦读,准备四年后的乡试。 这要是被他考上了举人老爷,那把大黑耗子从衙门里赶走指日可待啊,韩牧云对此举双手双脚赞成。 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司马懿当初也是正儿八经的孝廉出身,何来赶走一说? 大乔应该是他们四个里最轻松的,先是被那位爱睡觉的庄贤指名收徒,又有魔道天赋,如今已经开始学习上古遗留的魔道奇迹了。 像什么求神问卜、鬼神之事,对大乔来说都不在话下,她的能力不只是传送这么简单,只是乔莹自己也不知道,以后的路将会走多远。 四个少年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这两年在稷下经历的事,虽然并不都是十分美好的回忆,却都是他们真实又珍贵的,慢慢长大的人生。 不多时,小厮便将马可波罗做好的菜肴逐一呈上,果然还是孩子们记忆中的样子,是他们还没有为学业与未来发愁的过去,吃下去的每一口都是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正因为有了那些故事,他们记忆中的美味才会永不褪色。他们会在食物入口的瞬间回想起许多事,既而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早已长大。 韩牧云趴在二楼连廊的栏杆上,见马可波罗刚从后厨走出来,赶紧招呼其他人下去恭迎大厨,一群人簇拥着马可波罗与橘右京回到雅座。 待长辈们入座后,众人如获大赦,抓起筷子就是吃。马可波罗心想,还是不能小看年轻人,用筷子吃西餐毫不生疏,可比他当时强多了。 韩牧云再馋也不至于好吃不顾人,一边吃一边给他爹介绍菜品,韩信之前也就偶尔吃过几次,倒不像这群孩子那样轻车熟路。 橘右京去楼下拿了些酒,他们几个大人也聊不进去,干脆坐一起推杯换盏,当然这几个小孩是万万不能喝的。 6 众人吃了个半饱,渐渐地话又多了起来,也不知是谁提了一嘴年关的糗事,大伙都挺好奇,韩牧云只能硬着头皮讲了起来。 年关前,学堂总是要旬休的,而今年还有一项相当特别的作业,每人要为自己家写一副对联,得贴正门上的那种。 学生们来自各行各业的家庭,对联写出的内容总该不尽相同,夫子本意是望莘莘学子不忘本心,在外求学多年,也要始终记得自己从何而来。 谁知这竟成了韩牧云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从杂货铺买来红纸往桌上一铺,装模作样地研好磨,提笔先写了四个大字——“文官下轎”,随后又不假思索地补出下联——“武官下馬”。 先不提字写得像被老鳖爬过一般,光是这内容就令人汗颜,刘邦凑近一看,大呼:“写得好,写得好啊!” 就这八个字,老天师可太熟悉了,他打小起天天在皇宫里转悠,那殿前可就有这样一块下马碑,文武百官至此只得步行,听起来就颇有威严。 李白取过红纸一看,只觉得两眼昏黑,谁家平民百姓敢把下马碑贴在门口,嫌九族不够多? 这件事以张良亲自提笔告终,读过书的人下笔就是不一样,大夫沉吟片刻,便仔细写下一副工整的对联,“細考蟲魚箋爾雅,廣搜艸木續離騷”。 这春联写得确实讲究,贴在同济堂门口也丝毫不显张扬,至于韩牧云写的那对“下马碑”,被他当个宝似的挂在了自己房门前,也算物尽其用。 但这样肯定是交不了作业的,韩牧云什么水平?请人代笔一看便知。于是乎这小子又提笔兴冲冲地跑到东城会,准备在赵叔家的商会门口大显身手。 诸葛亮好整以暇地看着韩牧云,给他两张纸便站在一旁笑而不语,半炷香时间过去,见韩牧云憋不出一个字,二当家只好接过狼毫,先提笔起了个上联。 “來錢莊,去錢莊,來去錢莊錢來去。” 韩牧云指着上联稍加思索,竟是突然灵机一动,当场写了个流水对出来。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诸葛亮见状展开折扇,躲在后面笑出了声,引得赵云也过来看了一眼,诸葛亮便自作主张,把这副太子爷写的春联挂到东城会门口去了。 这下,韩牧云总算是完成了夫子交代的任务,开学以后不用提头来见了。 此后韩信与李白来到商会,还特地被诸葛亮拉住说道了一番,听闻韩牧云在家里写“下马碑”的事,二当家也是啼笑皆非。 而他们这几个孩子中,肚子里最有墨水的要数北落师门,祖庙门前一副“麟趾春深千嵗酒,鶯聲日暖四時花”,正是他亲笔写下的。 韩信每每带着李白路过毕方祖庙门口,看着别人家儿子写出的对联,总会时不时向李白感慨,这孩子怎么就不愿意多读书呢。 没文化,真可怕啊。 7 韩牧云没想到,年关都过去这么久了,他那件鸡毛蒜皮的破事还能被拿出来鞭尸,顿觉脸上无光,无颜面对韩家列祖列宗。 韩信可不觉得丢人,能让他这不学无术的儿子长长记性,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无妨,既然是他自己选的路,不后悔就行。” 马可波罗听完故事,笑着给韩信斟满一杯酒,两人举起酒盏碰了一下,随后一饮而尽。 有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也算是一件幸事,尽管总是三天两头在外面闯祸,可他确实改变了韩信与李白未来的生活。 即便他们已经不再是神,这漫长的生命也总该有个盼头,他们的期冀诞生了那个孩子,使得这无数个日夜都变得弥足珍贵。 韩牧云就是韩牧云,而不是两个神明过往的影子,少年应当跟随自己的心念,走向更遥远的地方。 韩信倏忽间想起两人早上大吵一架的事,他本想趁着旬休将牧云送去镖局历练一阵,既然那孩子想当镖师,早晚也得接触这些。 谁知韩信早上刚提一句,李白便垮了脸色。虽说镖局行的不是什么杀人越货的勾当,但走镖途中艰险,时而有贼人劫镖,又容易水土不服,李白可谓颇有体会。 说到底,为人父母的谁舍得让孩子小小年纪吃这些苦头。韩信从未当过镖师,不知其中深浅,李白只觉得他太想当然,自己有着上天入地的本事,便以为牧云也有得。 两人为此在楼上争辩起来,起先韩信仍不以为然:“那巡抚家的少爷不是与牧云一般大?都当上衙门里的驿使了,八百里加急的信,从扬州一路送到开封。” 李白见说不过他,也不再多费口舌,只把人赶出房间又锁了门,言尽于此。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韩牧云总要长大的,他不可能永远只是个孩子,成天被长辈照顾,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过着天之骄子般的生活。 都说夫妻没有隔夜仇,他俩再怎样争执也是为了韩牧云,又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地方? 见韩信对这些海都菜肴无从下手,韩牧云那点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总算遇到了连他爹都搞不定的东西,这不得趁机在老子面前显摆显摆? 此刻,孩子们并不在意这些年龄间的差距,冲着韩信一口一个伯父,对满桌佳肴的原料如数家珍,简直比马可波罗这个海都人还会吃。 男人好像确实被柴米油盐的生活改造得麻木起来,他有时候会忽略李白的感受,也没有过多关注牧云的成长。 韩信确实逐渐遗忘了曾为神明的过去,但他自小便不曾有过一个完整的家,父母、妻子、孩子,这些词仿佛都与韩信相去甚远。 马可波罗今天心情格外好,一不小心喝高了些,站起来走路都有些趔趄,橘右京见状赶紧将他架起,免得男人栽了跟头。 抬头见身边是自己的爱人,马可波罗惬意一笑,左手揽住橘右京的腰,转头就冲着人侧脸亲了一下,还带着一股浓重的酒气。 海都人向来开放,生在中原的孩子们见此不免一阵唏嘘,纷纷换上一副十分嫌弃的表情,这是真不把他们当外人啊。 韩信见状哑然失笑,他想,也许自己应该回去给李白道个歉,两人再好好谈谈。 8 人吃饱喝足的时候总是会忘记许多烦恼,很明显,韩信并没有吃饱。 身后不适时地传来一阵敲门声,马可波罗站起来摇摇晃晃地准备去开门,被韩信一把按回位置上。 他有种不好的预感。 韩信疑神疑鬼地推开门,正巧与站在门外的老婆四目相对。李白看上去面无表情,韩信知道他后面麻烦大了。 凤凰轻飘飘地问了一句:“怎么不回家?” “总得找地方吃饭。”韩信觉得背后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有些汗流浃背。 “然后呢,就带着你儿子出来大吃大喝?” “这……这不还有他同学在吗。” 几个小鬼一瞧有热闹看,纷纷把筷子一丢,不知何时围在了韩牧云身后,还相当给面子地压低了声音,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那是你娘?”“是,我见过。” “怎么一脸不悦?”“吵架了呗。” “那你爹还敢出来请客?”“请客不要紧,没叫上你娘就有问题。” 马超提了一句相当有水平的问题:“你这儿子怎么当的?” 当事人抱头鼠窜:“我不到啊,我娘什么时候来的?” 事已至此,韩牧云只能硬着头皮上,拉着李白进了雅座:“娘,来都来了,先吃饭吧。” 三个孩子都是人精,一个比一个会看气氛,七手八脚地帮李白加了椅子和餐具,一边喊伯母好一边端茶倒水,比服侍自己爹娘还麻利,生怕怠慢了。 马可波罗缓了好一会,酒劲下去也清醒了不少,抬头一看桌边多出来个李白,还以为自己真喝大了。 韩信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在李白身后,也不敢入座。韩牧云心想,他老爹少有这么怂的时候,还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见大人们都不方便开口,四个孩子便把前因后果向李白交代了一遍。马可波罗暂时是没办法再去下厨了,韩牧云只好下楼让后厨再添些菜上来。 家丑不可外扬,但有时候也没必要这么忌讳,众人向韩信与李白问清了吵架的缘由,可想来想去,这其中也没有孰对孰错。 韩牧云也快到了成人的年龄,几年光景过去,曾经老城墙下打打闹闹的四个孩子,如今也都变得坚强又懂事起来。 替人走镖确实是个危险的活路,可韩牧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镖师。 听及此,马超笑了笑,随后向李白讲起了自己为父亲去开封府送信的事,他一开始人生地不熟,确实走了许多冤枉路,耽误不少时间。 “但凡事总有第一次,您说不是吗?” 他们并不是不懂这个道理,毕竟每个大人以前都是孩子。可能韩信的决策过于草率,也许李白的想法过于保守,但唯有一点不可否认,他们都是为牧云着想的。 既然殊途同归,又有什么说不开的话? 眼下已经到了饭店点,落月轩中食客众多,跑堂的都有些忙不过来,韩信只得亲自下楼将饭菜一一呈上,又顺便结清了餐费。 没想到这些小鬼是真能吃,刚结束一顿还能来下一顿,一边吃一边谈笑风生。韩牧云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与韩信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9 饭后,四位大人很负责地把孩子们送回了家,好在大伙都住在一条街上,走几步路就当饭后化食。 韩牧云走在李白与韩信两人中间,感觉爹娘之间的气氛还是有些不自在,于是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你们说把我送到镖局见习的事,还作数吗?” 听儿子这么一问,两位家长都迟疑了一下,随后异口同声地告诉他:“作数。” 得到爹娘肯定的答复,韩牧云这才悄悄松了口气,一半因为他总算能成为见习镖师了,另一半是这代表着明天总算有人做饭了。 下馆子确实是一件美事,倒也不能天天出去吃。不过话说回来,海都的菜都是咸甜口,吃得韩牧云有些腻歪,那他缺的酸辣这块谁来补? 最后呢,这件事在他们家总算是翻篇了,韩信又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们仍旧偶尔吵架,但往往又很快与对方和解。 是夜,韩信躺在床上,一手从背后搂着李白,一手垫在脑袋下面,跟媳妇聊着明天把儿子送到镖局去的事。 凤凰忽然在他怀里翻了个身,没头没尾地问道:“你可记得牧云这名字的由来?” “记得啊,怎么?”韩信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不知李白究竟想表达什么。 十六年前,牧云刚出生那天,两人各自早早地想好了名字。韩信为这孩子起名牧野,取武王伐纣牧野一战之意,武运昌隆。李白为他起名流云,寓意流风回雪、云起龙襄。 两人都觉得自己选择的名字更有意义,故因此互不相让,可他们都忘记了一件事,这饱含期冀与寄托的文字本就没有高下之分。 那也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认真地起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刘邦出了个主意,将两人所起的名中各取一字,将孩子命名为韩牧云。 韩信回想起两人那时互不相让的模样,有些无奈地笑了笑:“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他们总有不能苟同的地方,但所念所思所得却从未偏离过,也许这就叫做夫妻。若像商君和参君那样血脉相连的兄弟,是否会少去很多烦恼? 马可波罗说得对,至少韩信与李白仍旧在乎彼此,因在意对方而争吵,又因在意而选择谅解。 “时候不早了,睡下吧。” “嗯。” 第二天,韩牧云早早地就穿戴整齐,只等爹娘带他去豫园镖局持证上岗。 韩信再三叮嘱牧云到了镖局万不可胡搅蛮缠、惹是生非,要服从管教、循规蹈矩,李白则是嘱咐他小心行事、平安归来。 这小子哪里还听得进去唠叨,一颗心早就飘到九霄云外去了,满脑子都是自己扛着八尺长的铁棍,身后跟着十几辆押送货物的马车,大摇大摆走在官道上的模样。 “你小子别高兴太早。”韩牧云在那白日做梦、想入非非都写在脸上了,刘邦想不知道都难,“镖师这行当,哪有你想的那么滋润,等上路的时候就该叫苦连天咯。” “自古英雄有血性,岂能怕死与贪生!” 少年对此不以为然,高喊着话本里烘托气氛的唱词,摩拳擦掌举起马可波罗给自己打的兵器,跃跃欲试。 李白不出所料地叹了口气,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手里拿着刘邦写好的介绍信,招呼家里这爷俩一同往平安街去了。 他们只是变了副模样,变了些心性,变得秉节持重,变得能够独当一面,变得各执一端、各抒己见,但是家又不会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他们那漫长的、不断转世着的灵魂终于不再漂泊,因为家在这里。
上一章
1
章节目录
上一章
创作杂谈
隐世异闻创作杂谈
正文
【信白】隐世异闻1
【铠约】隐世异闻2
【菠萝橘】隐世异闻3
【戬羿】隐世异闻4
【邦良】隐世异闻5
【懿元/信白】隐世异闻6
【云亮】隐世异闻7
番外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1)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2)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