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隐世异闻
【云亮】隐世异闻7
玉风清音
2025/02/20 23:10
大众
加载中……
第七章 Summary: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 北方流传着出马仙的民间奇谭。 原是体弱多病之人为山野精怪所附,鬼怪借助肉身游荡凡间、积德行善,以求早日得道升天,其宿主则被坊间称之为出马仙。 赵云便是一位出马仙,而他也从没有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 他回过头去,身后男子那轻飘飘的身影仍旧站在原地,似乎是感受到主人的视线,貌美的男子笑了笑。 从儿时起,赵云便能见到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神仙——姑且称他为神仙,毕竟男人身上的气质与赵云此前所见的妖魔鬼怪颇为不同。 出马仙皆是生来便有阴阳眼的人,可赵云不同,他自小便被家中请来的道士封了眼。 真龙血脉,万里挑一,怎可为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染指? 如今天下皆是赵家的天下,土地皆是赵宋的土地,太祖以英武之姿,定百年基业,福泽后世。 而赵云的祖上,则是本朝赵氏这庞大宗族的一叶分支,可谓与皇室沾亲带故。 赵云注定是一个出生显赫、生逢盛世的骄子,他的起点自然比这满朝朱紫还要高出许多。 赵云知道,宗族的地位与常人大相径庭,王孙之辈未来的坦途,也绝非常人所能及。 美艳的男子并不言语,只是温柔地注视着赵云。 他穿着纯白的外袍,玉带勾起盈盈细腰,内衬一件墨绿色的里衣,长发在身后束成一绺,眉间画有淡粉的印记。 可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恐怕是他那双柔情似水的桃花眼,粉瞳中如有落英缤纷,不经意间便令赵云深陷其中。 身边时常花香弥漫,想来是一只桃花妖,赵云这样念叨着,便开口问了那男子的姓名。 花妖像是听不懂这些,只冲着他眨眼,波澜不惊。 一只好看的花妖,可惜是个哑巴,兴许也听不见人说话,赵云感到有些惋惜。 自从他被封了阴阳眼之后,那些半夜哭嚎着的孤魂野鬼便不再出现了,可花妖依旧没有走。 “为何还能见到你?” 不出所料,男人仍旧微笑着,没有给赵云任何回复。 他偷偷背着父亲问了京城内的神婆,那神婆称自己也是位出马仙,乃是被一只巨蟒附身,略懂些鬼神之事。 可惜,神婆的阴阳眼也看不见这只桃花妖,像是只有赵云一人能够接触到他。 “孩子,请回吧,兴许缘分未到。” 神婆将赵云递来的银两退回,摇了摇头,收起摊子便离去了。 他又转身,抬头看了看那俊俏的花妖,两人在街上对视许久,赵云走到哪,花妖便在身后寸步不离,神婆说出马仙皆是如此。 修行正道的妖怪,本是守护人间的。有的为报救命之恩,自愿护一家安隅,便称为保家仙。而附身于人,做法替人治病消灾的,则称为出马仙。 赵云思索着神婆的话语,以为这花妖也是将要得道成仙的精怪,想要替他消灾,以此博取阴德,便也不是那么在意了。 即便是妖,也只是想做些好事,不曾伤人性命,附身于他又有何不可? 这样想着,少年便在床上睡下了,床很宽阔,于是那花妖也跟着在赵云身边躺下,无声地等待着少年入睡。 2 他的梦里时常有一组威严的编钟出现,任何人都敲不动,也从未响过。 可醒来时一切又如梦幻泡影,象征遥远时代礼乐秩序的青铜钟,与他一个小小的少年毫不相干。 赵云不属于那个以铜器铸就的时代,他属于这片宏伟又繁荣的京城,属于脚下被称为开封的土地。 少年身后有六处位置奇异的胎记,六个胎记依次相连,便是周天之上南斗六星的模样。 南斗主天子寿命、宰相爵禄,家中长辈为此赞叹不已,将这些胎记视为吉兆,无不称赞赵云年少有为、前途无量。 赵云尚且不知何为天象、何为南斗,却清楚地记得六个名字,天府、天梁、天机、天同、天相、七杀。 他默念着这些熟悉的字眼,从浴桶中起身,花妖趴在桶边陪着他,也没有要进来的意思。 浴毕,赵云擦干身体坐在床边,桃花妖忽然伸出手来,食指点着少年的后背,轻轻将六块胎记依次连起。 赵云被吓得一激灵,原来这花妖竟是有实体的,恐怕也只有他才能感受得到。 可这六个名字,于赵云而言究竟有什么意义?是人?是妖?到底是谁的名字? 带着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少年一天天长大。 赵云自小武德充沛,力气大得异于常人,做事又十分刻板、严于律己,宗族长辈皆允其为将相之才。 可赵云并不喜欢挥动兵器给他带来的感觉,也从未因战胜对手而感到欣喜。 他总是喜欢提笔记下些什么,或在闲暇时翻看那些枯燥无味的正史,去见证那些史官笔下鲜活的人与事。 花妖平时陪着赵云晨起练功,或是一言不发地看着他念书,又时而出手替少年挡灾。 一日赵云行于京城中,正值连夜落雨、平地起风之际,路边年久失修的房屋摇摇欲坠,赵云回身与花妖对视,忽然间想到了什么,遂快马加鞭冲进屋舍内。 花妖不急不慢地跟上对方,二楼果然有一对正在午睡的母女,赵云连忙将两人带出,可惜他只是个孩子,还不足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那么多事。 屋舍应声倒塌,将三人淹没,待到扬尘散去,母女匍匐在地安然无恙,少年却在一瞬间换了副身段。 他像是忽然间长大了数十岁,变成了高大俊朗的青年,白发青衣、身披甲胄,头顶生着青绿的龙角。 花妖站在身后,望着赵云的眼神又生出几分眷恋,他看到了什么呢? 还未等赵云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变化,这短暂的异象便转瞬即逝,他又变回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孩童,还维持着将母女二人护在身下的姿势。 赵云抬头看了看身边的花妖,是他保护了自己吗?出马仙,这便是出马仙,能为人解惑、替人消灾。 “你……又救了我一次。” 他确信花妖是听不见这些话的。 赵云不会生病,他的身子从小就是这样结实,磕磕绊绊的伤口也不过一天就能痊愈。 母亲时常因此而感到欣喜,说他的身体是玉琢的骨、金贴的皮。 少年总是把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归结到花妖身上,他以为这些都是出马仙才能办到的事。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赵云恰恰忘记了一件事,唯有体弱多病、阴气极重之人才能成为出马仙,既是真龙血脉、百毒不侵,又何谈请精怪附身? 少年在桃妖的陪伴下又长大了些,到了贵族子弟应当谈婚论嫁的年龄,赵云在宗族同辈中一表人才,多有慕名而来的权贵上门求亲。 可赵云始终没有一点成家立业的想法,闺阁内的姑娘又不能在人前轻易露面,仅凭媒婆一张嘴怎能草率决断? 好在父母始终尊重赵云的意愿,他们的宗族走到如今地位,即便不为了赵云,每年前来说媒之人依旧络绎不绝,何愁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赵云看了看身后容颜不老的桃花妖,想来还是他长得顺眼些,若对视太久,时不时便要看出神。 花妖不懂少年的心事,还是像儿时一般在赵云床边躺下,彼时的孩子长开了些,好在这床足够宽敞,仍旧能睡下两个人。 3 在遇到诸葛亮时,赵云觉得这一切只是种巧合。可他们真的很相似,不是气质,而是某种冥冥之中的感觉。 赵云再次回过身去,像是在确认那只花妖是否消失。并没有,花妖好端端地站在他身边,与赵云四目相对。 诸葛亮与那只花妖竟有着一模一样的五官,相差无几的身段,只是花妖的粉眸含情脉脉,诸葛亮晶亮的蓝眸里多了几分狡黠。 赵云知道,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够看见那只跟在他身后的桃花妖,即便是诸葛亮也不能。 两人在稷下学宫相识,这里主张有教无类,贵族子弟也得与平民出身的学生平起平坐。 诸葛亮是蜀中难得一遇的天才,从群山环绕的西南之地跋涉而来,前往中原求学。 出类拔萃的魔道学者,掌握天书语言的家族传承人,略懂些兵法,这便是赵云对他的全部印象。 两人一见如故,颇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赵云坦言,族中长辈送他前来修习,望他学成归来后能在朝中领兵,拱卫大宋江山。 赵云并不抵触,却也不怎么喜欢这样的选择。 “家族之命不可违背,但既然到了稷下,总该是能学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赵云喜好读史,诸葛亮便陪他同去藏经阁内,挑出许多前朝古本,又搜罗些前人注疏一并交给对方。 此后赵云日日习武,诸葛亮便坐在廊檐下翻着手中兵书。 他教赵云如何领兵打仗,运筹帷幄,此乃将相之才,假以时日必能登峰造极。 而赵云也越来越能确定,诸葛亮与他身边的桃妖,始终是两个不同的灵魂。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大概是从见到诸葛亮开始,赵云梦中又开始浮现出那座熟悉的编钟,只是这次,他看得更清楚了些。 那是六只厚重的、花纹繁复的青铜编钟,长短、大小不一,所镌刻的铭文也各不相同。 赵云伸出了手,可即便他有再大的力气,也仍旧敲不响这六口厚重的编钟。 他想不通其中所以,便将梦中所见尽数告知诸葛亮,但愿这位世间罕见的天才能够为自己解惑。 “编钟有六尊,而你在梦中时常念叨着的名字恰好是六个,我说的可对?” 赵云略微有些诧异,随后想起他练枪练得过于疲惫时,趁着午休的工夫便靠在连廊阴凉处小憩,想来是被诸葛亮听见了梦呓。 “然,这六个名字,从未有人告知过我,却从儿时便记得。” 天府、天梁、天机、天同、天相、七杀。 “若是再有缘见到,不妨试着呼唤它们的名字,记得别叫错了。”诸葛亮摇了摇手中的扇子,遮住半边脸庞笑道。 “军师所言极是。” 只不过,当赵云再次于梦中触碰编钟时,桃花妖也跟着走上前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进来的,就像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出现在这里。 “你,会敲编钟?” 花妖在梦中似乎能听得懂言语了,他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妖灵温柔的掌心附上赵云的手背,与曾经那个孩子的手相比,如今赵云的骨节变得宽大许多,桃妖只能勉强将它盖住,引导着他将编钟上的铭文逐一抚摸过去。 赵云无意识地低吟着每只钟的名字,青铜器上的铭文逐一亮起,回应着主人的呼唤。 编钟的背面浮现出更多上古时代的铭文,从铜器之上跃出,肆意流淌在空中,像是历史的正文,像一卷卷铺洒在神州之上的、漫长的诗。 编钟仍旧没能被任何人敲响,但却实实在在地,于赵云的梦中活了过来。 4 在稷下学宫遇见赵云第一面时,诸葛亮犹豫了片刻。他在犹豫,究竟要不要告诉对方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在赵云打量完自己的样貌后,诸葛亮发现,对方几乎是下意识地回过头,看着身后空荡荡的广场。 他也在看一个人吗?在透过自己观察另一个人的影子? 几乎是同一时间,诸葛亮克制住了将要转身的欲望,他知道那个男人就在自己身后,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自己。 诸葛亮也不知怎的,似乎只是做了一个沉浸在桃源乡中的美梦,醒来时便见到那名男子守在自己床前。 男人身高八尺有余,生着白发与铜锈色的犄角,墨绿长袍外披着铜制的甲胄,他迈出的每一步都裹挟着历史的风痕,不怒自威。 坊间流传着出马仙的轶闻,可诸葛亮确信,眼前这个男人根本不可能是山野精怪所化,他是条真正的龙,是不折不扣的神明。 神明不苟言笑,日夜陪在诸葛亮身边,他是神,却更像传说中的守护灵。 从巴蜀前往稷下的天途中,必然要经过盘桓蜀道,蜀道之难令人望而生畏。 诸葛亮生来羸弱,赶路时曾晕倒在栈道边不省人事,隐隐约约觉得有人抱起自己,醒来时竟靠在一处背阴的地方,不知不觉走了数十里远。 神明站在栈道边,替诸葛亮挡下焦灼的日头,好让少年睡得更安稳些。 诸葛亮只记得梦中的桃园水乡亦虚亦实,他从未见过那样高大的一株桃树,碧绿色的花朵开满枝头,花瓣随风而去,承载着满船清梦流向远方。 如今,这一切他将要从何说起?与神明面容分毫不差的赵云,他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 兴许是与这位严肃的神明相伴太久,诸葛亮不自觉地便对赵云萌生出几分好感,他想,世间果真有这样的巧合吗? 可诸葛亮错了,赵云与他从来就不是同一个灵魂,青年身负宗族使命的桎梏,性格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向来对自己言听计从。 那位法相庄严的龙神从不曾开口,也没有多余的动作,仿佛他本身便承载着世间一切厚重之物,令诸葛亮感到安心,却又有几分疏远。 想着想着,诸葛亮竟萌生出一丝奇怪的念头——倘若他们是同一人,如此便好了。 诸葛亮靠在廊檐下,百无聊赖地翻看着手中卷册,赵云正在院中练枪,汗如雨下。兴许是天气有些暖和,他竟枕着廊柱睡了过去。 又是那片熟悉的世外桃源,可这一次,梦境之外的神龙不知为何出现在此,青金色的神明站在树下,伸手接住一片落下的绿桃。 他见神明手中多了杆从未见过的长枪,与这条龙本身一般锋锐、厚重,不可言说。神明挥舞着长枪,跳起了一支不可名状的舞。 诸葛亮记得,这支舞应当是和着一首缓慢而悠长的乐声,是怎样的乐器?如何演奏?这些便都一个也记不起来了。 那天,他听闻赵云梦中有六只无论如何也敲不响编钟,忽然间灵光闪过,似乎有什么答案将要呼之欲出。 夜深人静时,诸葛亮坐在古琴前,试着弹奏出他儿时哼唱着的那段旋律,每一段只有简单的七个音节连缀在一起,却需要循环往复七次。 只是这样简单的一首曲调,他也曾在许多乐器上尝试过,却无一例外缺少了灵魂。怎会有这样一首古乐,只记得旋律,却记不起如何弹奏? 若是赵云梦中的那六只编钟,是否会奏响不一样的歌? 5 日子如流水般过去,转眼间便到了出师的日子。他们在稷下的这段短暂又漫长的求学到此为止,终将要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 临行前,赵云有些忐忑不安,他试探着问了诸葛亮这样一句话: “孔明,可否请你做我的随行军师?” “你早已能够独当一面,这又是为何?”诸葛亮感到不解,他将折扇握在手中,耐心等待着挚友的答复。 赵云老老实实地低头,语气捉摸不定:“我想,若没有你在,我果然还是拿不出领兵的底气。” “噗,既然如此……”结果有些出乎意料,诸葛亮无可奈何地笑了,“想请我出山,赵家府上可得多备些银两。” “应当不成问题。”“甚好。” 此后不久,赵云便领着诸葛亮回到了京城,凭着宗族地位与一身才学,赵氏青年如愿受封武官,与年轻的军师一同前往大宋疆土的边界。 云中漠地,那一片之外便是辽的国土,契丹人对中原的土地虎视眈眈,边塞不得不严加戒备。 青年生平所学便是为了守住脚下这寸国土,虽死犹荣。来自蜀中的天才军师奇计频出,军队因此无往不利,屡战屡胜。 每当契丹的使者送来求和文书,诸葛亮总是摆手,他说斩草要除根,建议此时乘胜追击,占下契丹的土地。如此,辽人才会对中原有所忌惮。 可这繁荣又摇摇欲坠的大宋,竟是禁军中的文官掌握着兵权,这些舞文弄墨之辈哪里明白攻城略地的意义,他们惧怕也从不渴望战争。 若能讲和,偃旗息鼓便是,何必乘胜追击? 朝廷一再地容忍、退让,令赵云对自己的故土又看得清楚了些。即便他们会遗忘,梦中那六尊沉甸甸的编钟也不会忘记。 编钟上书写着大宋的国祚,它的第一行铭文永远停留在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一天,杯酒释兵权的字眼令无数仁人志士心寒。 他们都记得大宋的国祚从何而起,所以这样的可能永远不会重演。 眼看着契丹与西夏不断蚕食着大宋曾经繁荣的土地,赵云忽然间不知该为何而举枪。正因他曾经阅读过太多王朝兴衰的历史,才会对如今的局面大失所望。 青年放下长枪,离开了这片徒留遗憾的云中漠地,他想留下调兵遣将的虎符以示清白,却意识到如此重要的信物根本不会交予行军将领。 诸葛亮走到城外,望着将军离去的背影,竟见证了一个转瞬即逝的奇迹。 他看见赵云棕褐色的长发逐渐化为雪白,战袍上的靛青褪成墨绿,上身黯淡无光的盔甲与护腕变了模样,化为精铜打造的甲胄,残破的长靴变得坚若磐石,最终,头顶生出了一对铜锈色的龙角。 祂带着这个朝代厚重又将要死去的历史缓慢前行,走向了茫茫无际的沙漠之中,神明做出了选择,祂向着大宋曾经的疆土走去,将如今那个弱小而委曲求全的国家抛在身后,任由西北之地的黄沙将其淹没。 诸葛亮望着那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背影,忽然间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那只看不见的手不止在挤压自己的身体,更像是在抛弃一整个摇摇欲坠的朝代。 赵云并没有意识到身体的变化,他只是遵循着自己的意志不断向前,离开这座徒留遗憾的边关之城。 他身边跟着一位同样白发青衣的男子,手持苍绿色的折扇,宽大的衣袍在风中猎猎飞舞,那人忽然间转身同诸葛亮对视,像是在照着一面镜子。 后面的事,他也记不太清了,只知道再次睁眼时有如大梦一场,诸葛亮从颠簸的马车中醒来,赵云也已经变回了平日熟悉的模样,驾马行驶在去往开封府的官道上。 赵云正当壮年却无故辞官归乡,念在其驻边时屡立战功,功过相抵,今免去朝中官职,贬为庶人。 青年回到家中,宗族长辈无一不感到蒙羞,父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想到赵云终究是亲生骨肉,拨给他一笔足够穷尽一生衣食无忧的家资,便命令他离开赵氏宗族。 赵云空怀一身本领,却终究拔剑四顾,他不知自己究竟还能有什么容身之处,便只得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一路南下往上海漂泊而去。 6 抛却自己穷尽一生的使命,对赵云来说是另一种解脱。与其持枪,这双手或许更适合用来记录下什么,可他的力气很大,究竟要执怎样的笔才须如此伟力? 诸葛亮替他找了些事做,美其名曰消磨时间,教他办商会、做买卖,好将手中那些财产物尽其用。 士农工商,商在末,赵云如今所做的生意,尽是些宗族长辈瞧不起的行当。青年从没做过生意,对金钱也没有什么概念,多半时间都是诸葛亮在打点。 赵云摩挲着手中的铜钱,币面上铸刻着“大觀通寶”的字样,这却令他不由自主地感到亲切。 他常常会收集这些刻着字的铜器,无论钟、鼎、兵器还是货币,它们是每个时代所残留下的、最本质的东西,它们并不会说话,又在无声讲述着前朝旧事。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 私塾的老先生一板一眼地教《汉书》,孩子们似懂非懂,偷偷在底下编起顺口溜。赵云在一边旁听,桃花妖便也挨着他席地而坐。 东城会的生意越做越大,他这当家的也跟着忙碌起来,这样清闲的时间可不算多。 赵云确实也是个一板一眼的人,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当了这个会长,总得要负起责任。 这偌大上海城中,不乏各怀目的、偏安一隅的奇人异士,青年与他们相遇、相知又志同道合,凭借诸葛亮从中策划,逐渐将东城会做到了江南第一的位置。 神并没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也不会出手扶大厦之将倾,可这个时代总有点点星火彻夜长明。 那些鲜活的、拼命挣扎的、志得意满的、坚守本心的人,无论司马懿或元歌,百里守约、花木兰与铠,抑或是刘邦、韩信、张良、李白,远渡重洋的海都与扶桑人,以及两位抛弃一切的神明。 城中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一幅播撒在中原大地上的长卷。他们融化在历史的尘埃中,无姓无名,从不曾被任何一位史官所记载,却永远栩栩如生。 神明放弃了这个徒留无尽遗憾的时代,却并未真正离去,这片大江奔涌过的土地之上,还有那么多鲜活的生命需要铭记,他又怎能匆匆离开。 赵云曾在梦中向花妖提问,他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桃妖却只是看向那六尊编钟,笑而不语。 青年忽然间明白了这个无解之问的答案,有朝一日,他能够敲响这些编钟时,真相也将昭然若揭。 可这世间总有人觊觎着神明的身份,赵云对此不明所以,并不代表这件事的真相能够永远埋藏。 诞自礼乐与钟鼎的神祇,此世尚未觉醒的真龙,他为帝王撰写千秋万代的正史,却唯独遗忘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 尘世间只会有一条真龙能够觉醒,祂将化为华夏绵延不绝的眼睛,以凡人之姿降临于世,守望整个民族的血脉。 赵云只觉得近几日,他睡得并不安稳,也许久没在梦中见到过那六尊青铜编钟,它们去了哪里? 青年并不能预料到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但当他得知李白遇刺受伤,盒中滚落出失踪多年的传国玉玺时,记忆却因此松动了一些。 7 为调查那些人留下的线索,事发后数日,赵云便带着诸葛亮前往崇明岛。 踏上这片从未踏足过的土地,赵云听见意识中传来一阵莫名的呼唤,那是一种过于古老的语言,婉转而又神秘,与如今通行的官话大相径庭。 赵云并不明白脑海中这串忽远忽近的声音代表什么,却隐约有种错觉,像知道那是自己的名字,一声又一声,如此厚重。 村落中所有的桃树都在一夜间盛开,枝头不生殷红的蓓蕾,却开出青绿色的花。 赵云看了眼跟在身后的花妖,想知道这一切是否受到了他的影响。如此浓郁的香味,与桃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诸葛亮被这落英缤纷的桃林包围着,沁香怡人,竟有些摇摇晃晃地困倦起来,仿佛要躺在树下,融进泥土中,化为桃树之下的花泥。 诸葛亮身边的龙神沉默不语,只伸出食指轻轻点了点对方的额头,这才使他从突如其来的困意中清醒起来。 “孔明,可有些许不适?”赵云见诸葛亮眼神有些涣散,停下脚步担忧地看着对方。 “无妨,缓一会便好了,走吧。”诸葛亮摆了摆手中的折扇,勉强打起些精神来。 两人走向村中的祠堂,香炉后便是一尊约摸半人高的青铜方鼎,数不清过去了多少个悠悠岁月,风吹日晒之下的鼎身早已布满铜绿。 赵云听见了那尊鼎的呼唤,他走上前去,双手不知何时沾满了铜锈。如今鼎身早已模糊得难以辨识,青年却清楚地记得这上面的每一处铭文。 “这里是……” 他压抑着胸腔中呼之欲出的感觉,迈向前方高大威严的宗祠,只见成百上千的牌位层层叠叠,陈列在供桌之后,赵云注视着最高处的那个名字,忽然间有如一道惊雷劈下。 周之始祖指姬水为姓,而青年记忆中最初的那一个人,便是姬发。 不,不对,那不是赵云的记忆,他怎会清楚记得如此遥远的人与沃土之下早已掩埋的城池? 诸葛亮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以及那尊令他感到莫名亲切的青铜方鼎,终究还是抵不住困意,便靠在鼎足边阖眼睡去。 “子龙,毋须担忧,待我醒来……”他使了些力气向祠堂喊去,可最后的声音越来越小,甚至连话都没来得及说完。 诸葛亮的眼前逐渐模糊,他挣扎着眨了眨眼,赵云的背影再次化为白发青衣的龙神,他身后跟随着的那个花妖也不见踪影。 青年并没有听见身后传来的呼喊,他沉浸在一种莫大的悲恸之中,独自承受着汹涌、离奇、无可否认的过去。 牌位、供桌、房梁、墙面,周围的一切随着时间飞速流逝,都不可思议地布满了铜锈,他踏着这条青铜铺就的道路不断溯回。 赵云不再是那身披甲胄的人身,他化成了一条布满铜锈的巨龙,向遥远的另一端飞去。 巨龙脚下的土地绵延千里,无数残破的江山随着祂的回溯重返盛世,鳞片上的铜绿一点点剥落,露出原本璨金色的模样。 祂是这样一位神明,飞向了茫茫的历史长河与一片灿烂之中。 8 他从编钟敲击着的乐声里睁开眼,站在这高高的庙堂之上,他见无数人在自己面前跪拜叩首,整齐地吟哦着听不懂的话。 他是有夏九鼎之中最大的那一尊,九鼎各代表九州之一,而他则象征着天下的中心,如今夏商早已覆灭,他也被安放在都城洛阳的明堂之中,以示国威。 自己身后那个威严无比的男人,这天下无数人对他俯首称臣,可从没有人敢直呼他的名讳。 不久后,便有工匠提着刻刀来到他身前,要为这鼎上再添几笔。那字刻得很疼,像是要让他永远记住这些事,他也再难忘记那个男人的名字,姬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承载着那段历史,成为了那段历史本身,礼与乐刻进了他的骨血之中,但他却不能行走,也不能发声。 正午的日头照得他有些目眩,眼前模模糊糊地出现一个人影,人影在他面前挥了挥手,像是在确认什么。 “喂,这么热的天,怎么就坐在石台上?” 来者不像是明堂之下来往的臣子,穿着纹样古怪的白袍,用一柄折扇遮着头顶灼人的暑气,有些担忧地询问着他。 他感到有些诧异,自己只是一尊鼎,不坐在这里还能到什么地方去? 见对方奇怪地打量着自己,没什么动静,男人只好蹲下身来,用力拽起他的一只胳膊。 他被一阵力量拖拽着站了起来,连视野都变得宽敞许多,原来明堂之下的台阶这样漫长,而他所处的位置也不过是这广阔宫殿的一小部分。 等等,左边的身体有些疼,还有,他为什么能站起来? “这地板坐着不烫吗?我看你身后的鼎都快冒烟了。”男人嫌弃地扇了扇扇子,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我……你是谁?”他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竟像人类一般有了言语的能力。 “如你所见,一只桃妖。” 他不再理会这只行为怪异的妖灵,转而举起手臂,反复摩挲着灵活的十指。能够像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一样行动,他感到很新鲜。 “怎么?还不太适应这具身体?”见对方不理睬自己,桃妖上下思索一番,很快便猜出了结论。 “你为何……”话音未落,他就被一柄桃木折扇堵住了嘴唇,将剩下两个字咽回肚子里。 “就当我醒得比你早些,懂得也比你多。” 他木讷地眨了眨眼,告诉对方自己知道了,男人这才满意地将折扇移开。 从桃妖的只言片语中,他终于明白自己为何而诞生,又是怎样拥有了这副人类一般的躯体。 妖灵敲了敲他身后巨大的铜鼎,鼎身发出沉闷的巨响,桃妖感慨道:“你还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他是这天地间最珍贵的铜器所化生出的器灵,是钟鼎礼乐凝聚而成的意识,果真如此吗? 在桃妖的怂恿下,他离开了安置着九鼎的明堂,离开了自己原本的躯壳,走向宫殿之外的天地。 可他们都弄错了一件事,这尊鼎并没有托生出器灵,从明堂之上走出的巨龙,祂是超越了这片大地本源的存在,是凡尘众生难以望其项背的神祇。 他是这世间诞生的第二条龙,从来就不是什么以物化形的精怪。 9 这只无所事事的花妖名为苍灵,因为那是他最初生长的地方。他从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被许多人大费周章地运来,栽进了大河之滨的土地里。 苍灵运气很好,他是这里唯一一株会结绿花的桃树,因此被许多人簇拥着移入了一处金碧辉煌的宫殿。 后来他才知道,这里是周皇室与贵族的学宫。满腹经纶之士日夜于此颂诗,他听着三百首诗经的吟哦长大,也变成了一只多愁善感的妖。 贵族子弟不止于此颂诗,君子须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苍灵总是饶有兴致地坐在桃树枝上,观察着王公子弟日夜修习的身影,久而久之也明白了许多人类的道理。 苍灵是一只天生聪慧的花妖,他学得很快,几年的时间便将学宫中的知识尽数掌握。 人们看不见他,苍灵便偷偷溜进去学习人类的文字,翻阅人类写好的简帛。 苍灵懂得的东西,自然要比这尊木讷的青铜鼎多得多,而他向来又是知无不言,如此便教会了男人许多事。 男人一笔一划地写着人类的文字,他想起很久之前那种刺痛的感觉,匠人用锋利的刀在鼎身上刻下的,也是这样工整又弯曲回环的文字。 人们用这种方式铭记历史中最重要的时刻,因为他们的身体足够坚硬,很难被摧毁,也很难腐败变质。 他开始尝试着在自己身上刻下更多文字,可鼎身早已被夏商的国祚填满,连带着那些后来补上的、周的历史。 他坐在那株开满绿花的桃树下,静静聆听庙堂之上沉稳的编钟之乐,不知为何,只有这样枯燥、单调又沉闷的音乐能使他感到心安。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他知道,只要这样的声音日夜连绵不绝,周便永远没有走投无路的那一天。 苍灵从树上跳下,被他接了个满怀,桃妖举着折扇半遮脸庞,与他四目相对,粉瞳中生出些别样的情愫来。 听闻这尊鼎喜好编钟之乐,桃妖便亲自写了一段曲谱,想趁着没人的时候,借用宫中的编钟演奏一阵。 “不必如此麻烦。” 男人摇了摇头,抬手化出一片幻境,那是片恍若隔世的桃源水乡,一株参天的绿桃之下,整齐架着六尊大小不一的青铜编钟。 这是巨龙内心最深处渴望着的境地,他将这片桃园藏进了属于自己的梦,梦中只有他,只有苍灵。 桃妖力气太小,敲不响这些沉重的青铜器,他便举起长枪,应着苍灵的曲谱,逐一敲打这些编钟。 苍灵随着编钟厚重的声响,像士大夫那般吟诵起周南的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他们沉浸在这不分昼夜的梦境里,直到桃妖也红了脸,两人卧倒在满地飘飞的花瓣之中。 他们共同执笔,将尘世间这长长的、纷繁无数的历史逐一记载于编钟之上。 他们是生者,在属于神明的岁月里见证人类的历史,也为自己书写故事。 他们终将是逝者,神明留下的历史,使得他们离开后的人间不再迷茫。 编钟上镌刻着无数个时代的过去,那些不被史官遮掩着的、篡改过的,像神州大地流淌着的、漫长的血脉。 男人并不知道记录下这些内容的意义,只是他想,于是便这么做了。 10 他总是身为那样一个见证者,站在恰到好处的距离,默默记录着自己所见到的一切。 可忽然有一天,巨龙厌倦了,他想走到人间的土地上去,走进人间的历史之中,成为他所记录着的一部分。 “那我要怎样才能找到你?”苍灵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问道,“尘世间那么多凡人,谁知道你是哪一个?” 于是他将自己的神识分出一部分,交给眼前的桃妖,神识又凝聚成自己的影子,驻留在苍灵的梦境之中。 “你懂得很多,总能找到我的。” “呵,说的也是。” 临别前,苍灵留下一吻,他将此身最真挚的爱慕与情感,尽数留在了巨龙的记忆之中。 他们向彼此告别,放弃了神明与妖灵的身躯,托生于人类的轮回之中,只为在茫茫尘世中再次相遇。 每一次寻得轮回前的记忆,编钟上便又多了些刻痕,他们将这世间珍贵的碎片小心拾起,铺就成一条漫长的画卷。 巨龙逐渐意识到,他并非尘世间普通的存在,托生为人类时所做的一切,都在无意识地为历史做出选择。 凡由祂所认可的,必将崛起。凡由祂所抛弃的,必将倾覆。他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既书写历史,又左右延续。 巨龙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他究竟是谁?他真的只是九鼎中托生而出的一只器灵? 他在桃妖留下的梦乡中沉沉睡去,苍灵坐在他身边,折扇落下清凉的风。 至此,赵云想起了他所遗忘的一切,他便是那条巨龙,那位掌握着人间兴衰的神明,他曾书写历史,也曾创造历史。 可他却从没有想过在这世间为自己留下痕迹,也不曾想过为那些鲜活的、连姓名都未能留下的人树碑立传。 巨龙太过在意华夏的国祚,太过在意人间王朝兴替的“正史”,为帝王将相所作的家谱,成为了钟鼎铭文的一切。 历史不应只有寥寥无几的那些人被铭记,他们都错过了太多,有如沧海之中的遗珠。 赵云回过身去,见铜鼎边靠着沉睡不醒的诸葛亮,走上前去将他抱起。怀中人变成了苍灵的模样,仍弥留在梦中,吟着那首由编钟奏响的歌。 诸葛亮终于见到了那六尊厚重的青铜编钟,从夏商周到秦汉,从三国到魏晋南北,从隋唐到大宋,每只编钟都记载着一段冗长的国祚。 他想,这条龙真正想要的一切是什么?祂究竟得到了吗? 赵云抱紧了怀中人轻飘飘的身躯,坐在这只早已布满铜锈的鼎足边,一如两人初次相遇时的那样。 他的身躯记载着九州的纷争与起源,他所造出的六尊编钟镌刻这片土地绵延千年的历史,如此漫长的时光,为何却写不下这一只小小的花妖? 他终于明白自己究竟遗漏了什么,至少现在还来得及。 方鼎上的铜锈奇迹般地逐渐褪去,巨龙想起了自己真正的名字,铭钟鼎。 他将记载着华夏国祚的六尊编钟永远封存于记忆之中,抱起诸葛亮离开了这片掩埋着过去的故地,毅然决然地迈出脚步,从不曾回头。 如今真龙已完全觉醒,他找到了自己最为珍视的一切,也是时候与过去诀别。 巨龙将璨金的方鼎留在了宗祠中央,一如数千年前他离开宗周明堂的那天。他循着历史的车辙向前走去,因为前方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上一章
1
章节目录
上一章
创作杂谈
隐世异闻创作杂谈
正文
【信白】隐世异闻1
【铠约】隐世异闻2
【菠萝橘】隐世异闻3
【戬羿】隐世异闻4
【邦良】隐世异闻5
【懿元/信白】隐世异闻6
【云亮】隐世异闻7
番外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1)
【信白】隐世异闻(番外2)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