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内容
原创
二创
补给站
站点导航
补给站
创作中心
活动中心
文澜德旧站
注册
登陆
壹号囚室
05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025/01/03 11:43
大众
加载中……
—————————————— “茶还是咖啡?” “都可以。” “冰箱里有可乐。” “也可以。” “矿泉水在桌上。” “多谢。” “行,”程务秋从箱子里翻出一只迷你电水壶,“现在知道和我客气了。” 他撕开茶叶袋,动作利落得仿佛要去拧断什么人的脖子:逼我救场时的气势呢? 李渔抱膝坐在沙发角落,神经质地捻着指间几缕羊绒布料,像个能量耗尽的扫地机器人,没头没尾地在屋里打了一天转儿,终于找到墙边充电仓,咔哒一声嵌进去,彻底不动弹了。 “程先生,”他艰难开口,“狗只有急的时候才会跳墙。” 哦,程务秋听得好笑,把白茶扔进壶里,存心多刺他一句:“所以现在又不急了?” 要不这样。李渔长叹一声:我刚才说的,和接下来要说的,你都当是汪汪汪汪。 房间在剧场楼上,单人宿舍,快捷酒店标间配置,称不上好,胜在五脏俱全。床铺书桌再加行李架,没剩多少地方放别的,勉强在飘窗前面塞下张双人沙发,里头先坐了一只硕大白熊,不知是哪位软装设计师的馊主意。毛绒玩具正对着梁下出风口,空调开到二十六度,程务秋不知怎么变出条卡其色格纹围巾,挂到熊脖子上,边缘的流苏垂下来,李渔捏在手里,像捏着几根救命稻草。 壶里的茶咕嘟咕嘟煮,同时给两人提供沉默借口,刑期延至水烧开,加热按钮“啪”的一声响,李渔几乎从白熊怀里跳起来。 程务秋盯着他,表情凝重,仿佛面前人是根点着的火柴,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先说好——他抓起水壶,拖着步子走到茶几边上——第一,我确实做过很多次咨询,但一般是当患者。 “第二?” “第二,”他把滚烫白茶浇进李渔面前的瓷杯,“我真的很不想操这个闲心。” 李渔看看他:但你还是打算听了。 是啊,为什么呢。程务秋咬牙。因为我人好? 《风筝误》庆功宴次日清晨过后,李渔再也没有见到关汉卿。后者把他送回芥子园,戳穿彼此伪装,旋即礼貌道别。年关紧随而来,两人各自忙到脚不沾地,再然后天灾人祸齐齐空降,联系断得顺理成章。 没谁再有机会为彼时那段对话续上下文。隔离是剪除社会性的完美方式,不用操心演出排练,芥子园只接设计订单,李渔靠快递和外卖同时维持生计和生活,窝在舒适圈里闭门谢客,顺其自然地足不出户,活得更加像只寄居蟹。 他不爱用社交软件,因而明清同僚们一旦走动受限,失去联系的关汉卿便近乎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培养一个习惯只需要二十一天,关汉卿已然在他生活里咋咋呼呼地闹腾了十个二十一天,快要让李渔习惯习惯本身。如今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实现当初将对方“连人带念想丢出芥子园”的宏伟目标,违和感反而如影随形。半年过去,这件关汉卿唯一落下的东西在他身上活得顽强,仿佛来历不明的咽炎或者偏头痛,症状轻微、不容忽视、药石无医,只可勉强与之共存。 平心而论,李渔不太喜欢再没有可能性的事情,比如被搬上舞台细细肢解的《西厢记》,被抽离魂魄打磨定型的和田玉料子,又比如无法修复的瓷器、溅上墨点的画和已然休止的友谊。故事永远是未完待续时候最动人,美感和新鲜度总是同步流逝,传说落地便成为透明的魔术箱与静止的八音盒,成为失去梦的一千零一夜,仿佛无人采摘的熟透浆果,在草堆里一点点烂成张皱巴巴的、干瘪的皮。 但可能性的发现本身就意味着消耗,意外中断的关系像座采到半途的废矿,洞顶摇摇欲坠,每一镐都是饮鸩止渴。第二季度结账的日子,李渔在店里收拾杂物,搂了个大纸箱子装垃圾。后堂储物柜底下露出根丝织提手,他往外一抽,王实甫去年拎给他的口袋从格子里摔出来,上百页稿纸撒到地上。 北方本来天干物燥,芥子园做文玩生意,常年开着抽湿机,三季过去,纸张脆得吓人。李渔弯腰去捡,散曲杂剧作品构思,每一页上都有个关汉卿的署名。他草草翻了翻,免不了又读进去几篇。半个钟头过去,他掸掉丝织口袋上的灰,原样再把那包稿纸放了回去。 这几乎就是故事的全部。《风筝误》《牡丹亭》《西厢记》,没一个经典本子不能被三句概括说完,传世佳作本质也不过是几层精致画皮,全靠生花妙笔撑出汁水血肉。讲故事该是剧作者的看家本领,可拿捏人物终归比剖析自己容易太多,李渔不知道要如何把他和关汉卿延展出丰满情节,坐在程务秋的客厅里花费一刻钟,喝掉两杯茶,颠三倒四地从头追溯时间线,最终也没讲出个五六七八来。 半年后的重逢姗姗来迟、有惊无喜,李渔恍然发现自己大难临头。剧院是他熟悉环境,编导演哪个环节都不陌生,然而关汉卿刚才一声问候里面无怨无仇、无悲无喜,仿佛打定主意要将先前的终章推翻重写,姿态坦然得仿佛撕掉一份押错拍的曲谱。 一个写戏的关汉卿已经够可怕了。 一个导戏的呢? 程务秋说,讲完了? 李渔点头,继而警惕地盯住他,十分担心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前辈下一句话是个带问号的“仅此而已”。他如临大敌般在心里预演五种回应方式,全副武装准备接招,程务秋拎起水壶:“茶还要吗?” 疑问语气,眼神却有种莫名说服力,李渔脑子还没转过弯来,手已经自动伸出去。热腾腾茶水注进杯子,暖意从手心熨上来,程务秋坐回原位,把脸藏到蒸汽后面,毫无继续开口说话的意思。 放任沉默比接续话题更需要本事,何况他俩根本算不上熟。程务秋尽职尽责地扮个心理医生,看不出半分窘迫,仿佛天塌下来他也只是要陪自己喝茶,李渔拿不准值得夸奖的到底是演技还是耐心。瓷杯不大,三口便重新见底,程务秋眼神不变,李渔后知后觉地从里面读出一种冷淡的审视意味:这麻烦已然惹上,可大可小,面前人显然在算自己该掺和几成。 “你可别真当我人好。”程务秋察觉他的迟疑,终于叹了口气,“我只是不做不知底细的人情。” 虽然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大用——他放下杯子,花十秒钟从词库里拣出最恰当一句概括:我依然分不清你俩究竟是谁渣了谁。 这个词儿用的对吗?程务秋盯着李渔脸色,特地分了点神考虑一下。始于才华陷于人品的剧本,往最俗里说也得有几番拉锯,可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根本苗头还没点起,就已被当事人亲手掐断。 然而分明在王实甫诳你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是个陷阱,愿者上钩,现在这本子落到关汉卿手里,我怎么觉得该跟你和他分别道一声恭喜。 李渔面不改色:“我只是看中剧本。” “得了吧。”程务秋冷笑,“那你有种倒是别跑啊。” 同事有百十种当法,没见过避之不及却藕断丝连的——关汉卿算什么?去年秋冬换季时的一次过敏吗?只要再碰上,总会有反应,控制不住、戒断不了,躲开本该是最好预防方式,但若下不去手,唯一解法便只有慢慢脱敏,指望接触多了、自然麻木。 但暴露疗法要冒风险,治愈还是加剧,没人能给准话。所以我又能给你什么点评,程务秋喃喃,我可从没和关汉卿聊过戏。 再说下去就露骨,他适时收住话题,轻微叹了口气。“礼尚往来,”程务秋站起来,重新去吧台煮茶,“不如我回赠你一个故事。” 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他把那两句附会的词念一遍,问:你想听听我和弦是怎么认识的么? 因果复句乍听起来毫无逻辑,李渔愣怔半晌,居然鬼使神差地预感到两者的微妙关联。说话的人倚在墙角找到个舒服姿势,瞧他反应不出什么,径自揭开谜底:“精神病院认识的。” 程务秋第三部电影的角色是个画家,双相情感障碍,和传闻中的梵高一样的病。现代背景、真实争议,想借文艺故事讨论社会冲突,基调压抑又无力,绝望到足够抹去任何浪漫引申。此类题材向来风险良多,专业方面的一点疏漏就容易酿成大错。故事打磨许久,制作方从编剧到选角全都战战兢兢、做足十全准备,再幸运请来一位拍过纪录片的导演,舍得花足够代价,把主演关进精神病院实地观察一个半月。 提前和负责人与护士长打了招呼,诊断书上写中度抑郁,程务秋按照要求扮演沉默寡言、抗拒社交的新患者,乖顺地遵从时间表行事。早睡早起、按时做操,手环背面画了个五角星,发药时翻给当值护士看一眼,到手的就是维生素片。深居简出的好处在这种时候显露无疑,电影之外敢认他脸的人不算太多,加上剧组绞尽脑汁、提前拍足物料,疑云稍起便放出来转移视线,仿佛作案凶手伪造不在场证明,一时竟无人察觉。 病房区域两侧有通天入地的铁栅栏,护士长给他安排走廊尽头一间办公室。架好行军床,电路与其他房间并联,能借此避开门禁和熄灯,唯一不便是整层统一钉死的窗户只能移开十厘米。在这个连墙壁都罹患自闭症的地方,如此待遇已经堪称奇迹,程务秋感激有加,发誓绝不为她的工作增添任何麻烦。 演边缘角色最怕入戏太深、假戏真做,更别提身临其境地彻底共感。纵使如今精神病院的管理在人性化上大有进步,确保病人听话的手段依然与五十年前大同小异。规范作息,隔离安置,稀少的娱乐活动与长久的睡眠时间,再辅以镇定与安神效果兼具的对症药物,足以轻易将最疯癫患者驯成羔羊。 程务秋出戏入戏向来很快,导演信他不是体验派,故而略微放心,敢让他实地观察,加之他自己并无异议,剧组上下都没有太多顾虑。这家精神病院有点名气,因而秩序井然,病患、医护、工作人员如同植入编程芯片的仿生人,在固定时段出现在固定位置执行相似任务;就连门口保安偷养的狗都打卡上班,每天清早遛弯回来坐在岗亭边嚎叫讨食,自觉得活像只打鸣儿的鸡。 因为工作性质,程务秋不敢和病友随意聊天,医护人员更不便打扰,日常社交遂无限趋近于零。同日日依靠药物控制状态的真正病患不同,他得以长久保持头脑清明;然而单调环境里清醒才是最极端的折磨,白天观察、夜间工作,实地观察的体验仿佛主动的情绪垃圾桶,单向吸收旁人的痛苦,再用纸笔进行苍白加工。技术派的唯一特权只是不必在躯壳里替换他者魂灵,但日以继夜地被潮水般情绪来回冲刷,程务秋依然感觉自己快要真正发疯。 然而同样拜工作笔记所赐,程务秋能精准说出某位不速之客是在第二十七天晚上的十点三十四分敲响的房门。查房时间早就过去,连值班的护士都回站小憩,敲门的那位胸口没有工牌,抱着写字板推一推眼镜,说程先生,熄灯九十分钟了。 程务秋沉默良久,捏住纸笔团在椅子里,保持着这个扭曲姿势和她大眼瞪小眼。正常病患固然不该在熄灯一个半小时后继续囊萤映雪,但他栖身的这间办公室无论楼道位置还是室内布局,怎么看都像是另有隐情。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若不是对剧组的保密能力相对认可,且确信病院应当时刻戒卫森严,他几乎要疑心这位是个演技与反侦察能力双一流的刺客。 善良的护士长御下有方、排班谨慎,此前从未发生过如此意外,顺利得一度让程务秋错觉她为所有工作人员施加催眠咒语,真的让自己在他者眼中变成墙壁上的苍蝇。然而敲门的那位面相陌生,显然从不参与给药或复诊,程务秋翻箱倒柜寻找与她相关记忆,花费十五秒思考该如何解释采风演员的身份。门外的人和他安静对视半分钟,将重心挪到另一只脚,笑容里带上一丝得逞味道,他终于幡然醒悟假病历上的自己压根不姓程。 三十秒呆滞实在显得过分可疑,程务秋只能祈祷这位朋友没在偷偷录像,好用此段视频作日后勒索筹码。刺客小姐出招太阴、耐性太好,挂着笑容袖手旁观,根本不打算主动采取行动。而程务秋的眼神表情数秒内千变万化,费九牛二虎之力把卡在喉咙口的脏话咽下去,又开始思考自己是否应该礼节性地下道逐客令。 靠十个字确定他身份的陌生访客站直些,仿佛一眼看穿他敷衍的犹豫,从口袋里掏出证件来远远一亮:“我是来这里做田野调查的研究员。”写字板翻到最末页,一沓方格纸底下压着盖了公章的协议书——如果不出意外,她又叹口气,你我该是这两个月里彼此唯一能见到的自由人。 好吧,程务秋点点头,欣然接受了这套并不靠谱的说辞,在桌沿轻推一把,让转椅向外滑开,示意门口的人进来,开始思考自我介绍该从何做起。对面人显然也有相同顾虑,低头看他沉思一会儿,问:“要真名吗?” “都可以。” “三十二。” “什么?” “房间号。”研究员耸耸肩,“你就当它是我的化名。” 后来程务秋意识到这根本就是胡扯。病院没哪个房间是两位数,眼前人行走江湖惯用的笔名是个单字,“弦”往记事本上潦草一签,可不就是数字的“32”。然而此人随口瞎编时的语气太过平常,看不出是早有准备还是急中生智,程务秋只能暂时相信。 三十二在精神病院调研了小半年,写满两本笔记,录音塞满半个硬盘。这一行惯常将沟通当工作,很容易因此丧失讲话的兴趣。再加上和医护病患访谈时需讲研究伦理,不适宜信口开河,她循规蹈矩百余日,渐渐确认现代人毕竟是娱乐至死的物种,应该定期聊一些摆脱高级趣味的天。 这一期待挺难实现,毕竟反常源于对比,即使身心健康,外来者也始终是规范秩序里真正格格不入异类,只能与相似的害群之马惺惺相惜,共同做精神病院里的怪异疯子。 “别担心,程先生演技足够。”三十二安抚道。 可惜我主业的看家本事是参与观察,副业的核心技能是小题大做,能靠蛛丝马迹推测出完整剧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深夜突袭诈你反应虽说依然不太礼貌,总好过众目睽睽之下直接问您是否真的有病。 不过无论如何——她又往前走上两步,虚倚到书桌旁边——只要你装傻到底,我便也没什么办法。 程务秋沉默几秒:我没有否认。 确实,她微笑,所以我将要得寸进尺。 一刻钟后他们钻进了研究员的车里。后者的房间在楼道拐角,比他蜗居的办公室更加粗糙,看起来仿佛哈利姨妈家的楼梯壁橱,床以外堆的全是书。可是窗户没有栅栏,墙外便是消防楼梯,底下的草地沾着露水,哪一样看起来都适合夜奔。发生在病房里的开场白结束后是短暂的客套与寒暄,三十二礼貌解释“得寸进尺”的真正含义,说今晚观测条件百年未有,要不要去海边看英仙座流星雨。 话语平直,唯一的兴奋处仿佛落在天文学的奇观上,即使田野笔记就捏在对方手心,程务秋依然恍惚半晌,疑心她研究的是理论物理。但这提案足够出格,因而具有致命吸引力,点头比顾虑更快,无需权衡也无处权衡,麻木躯壳早已替他应允,急迫如冰湖厚厚封层下找到唯一气孔的鱼。 楼梯间一步之遥,往下便是三十二的住处。从大厅离开会惊动值班护士,门口保安相对随意,凭工作证应能出入自由。逃离计划的制定者弯腰从书桌下面摸出两罐黑咖啡,凌空抛给他,程务秋接住,等她翻出杂物盒里的车钥匙:“我才认识你五分钟。” “现在出发的话,我们今夜还有七个小时。”三十二关上灯,推开通往消防楼梯的移门。 七小时,有的是值得聊的东西。多难得的机会,深夜到黎明,甚至无需担心他人打扰。倘若话到投机,日出前我们就该做知己。 路灯和月光衬出个漆黑剪影,她朝窗外一扬手:“请。” 车是好几年前的款,又老又旧,然而保养得体,像穿久了的合脚球鞋,白里泛黄、布面磨损、值得信赖。空调制冷能力堪忧,车主开着窗放西小协,仿佛能用此种古怪方法协助降温。音响也是旧型号,高不成低不就、各自轻微失真,芬兰的冰川雪原被仲夏的月色煮化,融成银白丝缎淌过路面。 三十二提出计划的时候像全世界最不可理喻的疯子,开车倒是很稳。程务秋坐在副驾驶,想这个提案重复试验一千次,他都不一定有再答应的可能。午夜前后他们驶出城区,夜色更浓、天地空阔,小提琴拉到第二主题的下行琶音,程务秋在旋律里数出从天顶散落的十颗流星。 一分钟不到,算是极盛期的密度,看上去仍然不太惊艳。不像雨,像沙漠里的溪流,像泪,从眼眶滑出细细一线,很快便在脸颊上干涸。程务秋把头转回来:“你要许愿?” “为什么?”研究员兜头泼下一盆冷水,“又不会灵。” 那你看什么流星雨,程务秋腹诽,测视力还是治颈椎? 真要发愿,不如去菩萨面前烧柱香,他听见对方毫无波澜的声音。理论完整,时间还多,够你在佛前把身份证号都报一遍,不必眼巴巴地等着撞大运。 “所以区别在玄学体系?” “区别在大部分流星的可见时间不会超过三秒。” “……” “玩笑而已。”她踩下刹车,收起嘴角弧度,“只是不想许这种不需要还的愿。” 毕竟凭空的期待是种很任性的东西,三十二朝天上指了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凌晨一点,他们停到临海的小路边,研究员从后座拖出毯子,踩着引擎盖爬上车顶。北半球的夏季星空能看见北斗七星和天鹅座大十字,织女星悬在正上方,可以据此假设天幕里存在一条稀疏银河。罐装咖啡勉强代酒对酌,程务秋很快发现这位新朋友的奇怪知识储备远不止天文学,几乎能够顺畅接住任何领域的议题,确保对话继续进行。 他们聊戏剧和表演,再转到社会研究和哲学理论,话题最终偏到游乐园、佛跳墙、夜光藻和长颈鹿。程务秋太经常演边缘角色,被迫拓展广泛阅读面,能够在半专业人士面前滥竽充数,听对方讲生活本身是没有目的的无聊巡游。 三十二拒绝分享访谈内容,却有耐心看程务秋的采风记录。伪装病例写在开头,编剧组出一份力,加入他自述的内容方便共情。观察笔记最前页,寥寥几句,勾出一个寻常的悲惨人生:失踪的丈夫、疯狂的妻子、不受欢迎的小孩、不负责任的警察。填充细节的是深秋的雨、初冬的雾、夜里的霓虹灯、流言、偏见、碾灭在巷口的烟和破碎的酒杯、暴力、性,还有死亡。 程务秋盘腿坐在引擎盖上编故事,神情口吻和数十天前敷衍医护查问时如出一辙,情节跌宕、逻辑清晰、伏笔缜密,从失败的自我救赎到绝望的反抗挣扎,环环相扣,将主人公步步拖下无底深渊。 唯一的听众沉默地等他讲完,说:这不是你下部戏的梗概。 程务秋眨眨眼:是吗? 是的。她平静断言:太琐碎了。没有人会这么写剧本。 好吧,程务秋说,你的意思是我该建议编剧换个思路? “我的意思是,”三十二叹口气,“这听起来是真的。” 这回的沉默稍长些。好在闹钟适时地响了,马林巴琴自顾自演奏了半分钟,手机的主人低头看了眼时间,从车顶跳下去。 通往海边的最后一段路相当简陋,终点是个废弃的窄小码头。换人开车,此时轮到程务秋握住方向盘。还剩三分钟的时候他们拐过了最后一个弯,然后便一路向东,笔直驶往太阳升起的方向。 海边盛夏,日出前天已大亮,地平线的位置堆积着水汽凝成的薄云,浅淡的玫瑰红从蒙蒙雾气后面透出来,云层边缘缓慢地镶上金色。沉默得到了良好保持,仿佛最后一句试探精确戳破某些幻想泡沫,让他们重新意识到彼此不过是相遇不足十二小时的陌生过客。程务秋的速度比原主人高得多,显然习惯了快车,技术倒是够格,能带着研究员的老古董在路上平稳飞驰。预留的时间不太够,只能全程紧踩油门,导航软件在山沟里指出路来,尽头是段无人的开阔断堤。一马平川的废弃码头,驾驶员在升上120码前礼貌询问了乘客的意见,没人腾出手去关窗,后者在喧闹的风浪声里大喊,让他在把车开进海里之前放自己下来。 程务秋点点头,在最后一公里处把油门踩到了底。 太阳从云层后面露出一点点时,距离他们打开车门只过去十秒钟。程务秋加起速来毫无征兆、全不过渡,刹车同样踩得干净利落,控制车身精确停在道路尽头。三十二不幸身临其境,晕得脑仁发涨,幸而一路有风往脸上拍,勉强压下吐意。肾上腺素犹在血里沸腾,她强压着飙升脉搏回味半晌,深觉此人太有躁郁症患者潜质,惊魂未定地宣布:“你如果靠这个角色拿了影帝,请记得是我最先下注。” 程务秋面色如常,答非所问,仿佛数十秒前用辆破车生死时速的赌徒与自己完全无关,说你策划一场近乎疯狂的夜行,这居然是夙愿得偿后的首要感慨,好像不太对得起病院的工作人员。 “没关系,”研究员迅速地笑了笑,“他们不会发现的。” 又说:发现了更好。我在房间里留了字条。 两个人的。 程务秋迟疑片刻,仔细斟酌了一下语气:“你确信我会跟你走。” “我看过你的片子。”三十二转向他,“当然还有访谈。” “我是个演员。”程务秋轻声说,“镜头里的东西,都是算不得数的。” “嗯。”三十二点点头,“那你为什么接这个角色?” 亲口对记者说的话都能是假的,商业片就会讲真故事吗?虽然这确实算好题材。“肯让你来实地考察,这导演感觉还有些许……”她顿了顿,“良心。” 良心,或者野心。这片子能拿奖:冲突、两难、现实的局限、社会的阴暗面——拿奖会把状况变好吗?谁知道呢。让更多人看到问题或许是条出路,但就连讨论和关注本身也未必时时有益。 毕竟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事情并无解决办法,只有权宜之计。 “你还是个编剧?” “曾经是。”三十二说,“怎么看出来的?” 程务秋沉默一会儿,从衣袋里掏出纸笔,翻到观察日记最后一页,选择性地接住再上一个话题:“首映礼我给你寄邀请函。” “为什么?”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来干什么的,也不想猜。但你显然还有故事没说完。”他从封面内袋里抽出名片,等研究员写下通讯地址,“而且那故事确实不是编的。” 三十二一愣。 程务秋合起本子,顺着车窗丢到驾驶座上:“我太好奇你是怎么知道的了。” 虽然真被刨根寻底需要冒些风险,但是无妨。他递过名片,语气里带些微妙的跃跃欲试,仿佛过往人生不比一道推理题更值钱,可说话时的神情却认真,让人感到莫名凉意顺着海风抚过后颈。 两只海鸥在头顶盘旋一阵,大摇大摆地落到车上。名片简单至极,本身便是张通往秘密的邀请函。方形卡片举在眼前,隔着茫茫水汽,太阳跃出海面,柠檬黄色的光晕比预想中柔和不少,三十二掏出自己压在挡风玻璃底下的笔记本:“你真是来采风的?” 她犹豫几秒,补上个限定词:只是来采风的? “至少导演是这么认为的。” 不可思议。她叹口气,把卡片夹进去,说你知道吗,如果我愿意编个离谱故事,这薄薄一张纸就足够成为构陷凭据。 程务秋偏头看看她,平静一笑:那我到时再把你的车开进海里。 那辆破车活到了它的第十年,双相障碍的画家谨遵预言,为程务秋捧回第一座金杯。对赌协议到底还是成立,三十二结掉精神病院的调查项目,程务秋发现了化名里的把戏,按时给她寄去首映礼的邀请函,在收件人栏用粗头签字笔写了个横平竖直的“弦”字,正楷加粗,像解谜游戏的第一枚成就奖章。三年后她拿这个笔名正儿八经地做了次电影编剧,而程务秋言出必行,如约当了她的主演。 “那个本子就是《灰调》。”程务秋给自己和李渔添茶,用陈述句为这个疯疯癫癫的奇幻故事收尾。他和李渔的记忆风格大相径庭,对话片段详实到字句,却偏偏省略描绘与解释,好似一部技巧娴熟画面精巧的无厘头电影,没人补充旁白、解释运镜,主演间的互动便晦涩至极,仿佛彼此交流纯靠心有灵犀。起承转合没一处在情理之中,试探和克制一并省略,靠不留余地的手段找到纯粹相似灵魂,但凡两人任何方面未曾疯在共同频率,就必不可能导向如今结局。 所以你看,绝大部分人这辈子成不了知己。这词干净得过分轻巧,界限分明到刻意程度,总让人以为做知心好友是避免麻烦的万能药方,可惜人与人的相互欣赏中间惯常掺杂太多杂质,哪来如此便宜好事供你偷懒。羡慕、依赖、憧憬、好奇、尊敬、感激,描述良性关系数百种词汇,每一个音节都浸润毒素,等待合适时机滋养,全新的纠葛勾连便落地生根,抽出名为麻烦与亏欠的枝蔓。 至于知己,知己才是人类关系中最微妙的失败品。你了解对方如通晓自身,一见如故能听见骨髓里的共鸣,却也知神秘感才能孕育可能性。陷于一片沼泽者注定无法互相拯救,彼此关联也依然轻薄似两颗飘渺魂灵。一模一样的拼图没有合宜缺口、无从构建牵绊,因而由生到死只做并肩漂流浮萍,是亲密战友、永恒同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知人知面又知心,却本质互不相干,只在寻找孤独同类暂且取暖。 羡慕吗?程务秋叹口气:对望就如照镜子——有什么好羡慕的? 你和关导显然没这层诅咒,何苦在知己一站固步自封。我管你忧什么怕什么,瞻前顾后本身足以称为明证,二位既然甘做袒露内里的蚌壳与自绝后路的鹬鸟,放彼此掌握己身最大软肋,想必也该有死磕到底准备,别再抱持过往的天真期待。 “你指望我念个一忘皆空吗,”程务秋朝李渔一笑,“药不对症啊,朋友。” 凡心已动,便下山来嘛。
上一章
下一章
1
章节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说明、前情、断章
作者手记
无声戏
四块玉
洗清秋(上)
洗清秋(下)
壹号囚室-正文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尾声 Aria Sul G
番外 潇湘意
留言
加载中……
提示信息